词条 | 目标管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目标管理Mubiao guanli以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动员各级部门与个人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目标与任务,最终达成有效成果的一种管理方式。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这一管理方式吸取了泰罗“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优点,抛弃了它们的短处,形成了重工作总终成果、重员工主动性与积极性、重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步骤为:❶确定总体目标,制定全局性方针政策。一个组织的领导根据上级指示、环境变化和组织自身的问题与要求,制定出行动总目标,做出决策。这是目标管理的基础。 目标管理见“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又称“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Objectives)简称“M.B.O.”。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杜拉克(P.F.Drucker)提出,由奥迪恩(G.Odiorne)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技术,也是一种鼓励职工参与管理的好形式。美国、日本产业界视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业绩、应付激烈竞争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国现在大力推广应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是通过上下级一同确定共同的总目标,然后确定各自的子目标,执行过程以“目标”为指针,结束时以“目标”完成情况评价优劣。参见“经济学”中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企业在确定一个时期的总目标以后,将其按部门、科室、股、车间和班组等逐级分解直至个人,作为指导其活动和评价每个岗位、成员贡献大小的依据,并与劳动成果相联系,以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企业总目标实现的企业管理方法。包括确定其内容、制订计划、实施和评比奖励等方面。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由全体成员共同参加制定目标,在工作中为完成目标而实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一般由企业(或部门、地区)的最高领导层制订出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总目标,然后进行目标分解,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下级直至个人的分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上级领导应逐级授权,加强指导和总体控制;目标执行者则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最后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人们贡献的大小,并实行一定的奖惩。这种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属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职工队伍的素质。目标管理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F.Drucker)首先提出来的,目前世界各国已广泛采用。 目标管理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其要点是: 把组织的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合理的具体目标; 根据下级承担的具体目标的需要规定其职权范围,尽量扩大其自主权,以便下级发挥潜力和创造性; 上级定期检查目标进度和完成情况,加以评定,然后重新划分新的目标体系,开始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同心两种管理方法的结合,它把管理建立在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的基础上,避免了强制控制,形成了适宜组织成员发挥创新的组织环境,能使成员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管理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目标管理指企业提出一定时期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并组织全体职工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其主要思想是:(1)将企业的目的和任务转化成全体成员上下一致的、明确的目标,使每个成员有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上级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减少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浪费。(2)实行分权,即在目标制定以后,上级根据目标的内容,授给下级以人事、财务和对外的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能运用这些权力来完成目标。每个成员都要为实现目标而进行“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步骤是:(1)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地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总目标,如促进企业成长、提高盈利水平、维持产品质量稳定等。假定以提高盈利水平为总目标,则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具体目标,如利润率、投资报酬率、销售额、产品质量、出勤率等。(2)目标经上级批准后,上、下级之间就实现各种目标达成协议、部门和个人根据总目标,订立分目标,并由上级授权。(3)定期检查目标进度,考核目标最后完成的情况,并据以决定奖惩。(4)制定新目标,开始新循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