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省略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省略句shenglueju

语法学术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对话里,句子中某些主要成分可以省去不说,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例如:“你去哪儿?”“上海。”答句“上海”即是“我去上海”的省略句。句子中可以省略、并可以称得上省略的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十分普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❶省略主语。这种省略是有条件的,一般有对话省(如“夫子哂之。〔 〕‘求,尔何?’〔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蒙后省(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言文中之所以经常省略主句,是因为古汉语中代词“之”通常不作主语,“其”又多充当主谓词组的主语,为了避免重复出现充当主语的实词,便用了省略的办法以求精练。
❷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因此,省略谓语的情况并不多,且条件也较为严格。省略谓语一般出现在对举的句子里,或承前省(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或承后省(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谓语的省略有时只省去充当谓语的动词(如上述几例),有时动词连宾语一起省略(如“君若以德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❸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的宾语之所以可以省略,多半是由于它所指代的事物在上下文中已经出现,因而可以承前省(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 〕。’”),也可以蒙后省(如“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宾语如果是名词性偏正词组,有时可以保留其中的定语而省略中心词(如“施薪若一,火就燥〔 〕也,平地若一,水就湿〔 〕也。)。有时省略的宾语在上下文中并没有提及,只能根据动词的意义和上下文意推知(如“大叔完〔 〕聚〔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按:省去的前一个宾语指城郭,后一个指百姓。)。
❹省略兼语。文言中兼语句的兼语也可以省略。如:“子产使〔 〕尽坏其舘之垣而纳车马焉。”〔 〕处省略的兼语应指手下人,这是从上下文意推测出来的。

省略句Shenglueju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省去, 如果需要可以确定的补出来,这种句子叫作省略句。有以下3种情况:❶承前省,如“河水卷起很多圈圈,(圈圈)渐渐扩大。”
❷蒙后省,如 “(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❸对话省, 如 “甲: ‘你找什么?’ 乙: ‘ (我找) 钢笔。’”

省略句

主谓句的省略形式。由于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的帮助而省略了某些成分。如对话中的祈使句“别抽烟!”,省略了第二人称主语,在具体环境中人们总是加上“你”或“你们”去理解。它和本身意义完整的非主谓句不同。

省略句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省略了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而句意不受影响的句子。省去的成分是不说自明的,不仅不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反而会使语言简洁明快。有时一句中能省略很多成分,尤其是在对话中,有只留下一个词的时候。例如,老师问:“你们喜欢参观美术展览吗?”学生回答:“喜欢。”答话就是“我们喜欢参观美术展览”的省略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