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真如三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真如三昧定学术语。与“真如”相契合的定境。真如,梵文I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亦译“如”、“如如”,早期佛经译籍中译为“本无”,各宗派从不同角度亦称作“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性”、“实际”、“真实”、“真性”、“实性”、“佛性”、“法身”等。《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 ‘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意思是宇宙万类不变不动的真实状况和本性。为大乘佛教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和中心论题,因其离言超验,非任何概念所能诠表,非任何心理活动所能相应,只有“离念”而达“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可“自内证”。所以真如三昧的修习,即不能系心于任何感觉、概念的境相,不念一切,亦不存“不念一切”之念。大体上可作为此定修习之要。《大乘起信论》述真如三昧修习方法说:“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依此“真如三昧”,就能知道“十法界”都是同一形相,一切诸佛法身与众身色身平等无二,这就叫作 “一行三昧”。“真如” 是“三昧”的根本。如依此修行,就能渐渐生起无数无量的 “三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