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矛盾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矛盾律maodunlu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其内容是:在同 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可表示为:A不是非A (或不能既是A又是非A)。亦称不矛盾律。在传统逻辑中,矛盾律有不同含义:❶作为事物规律的矛盾律,其含义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一属性又不具有某一属性。 矛盾律Maodunlu思维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假的。“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思想。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A”表示任一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否定的思想。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有互相否定的思想。如果一个人在实际思维中违反了上述要求,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自相矛盾”错误,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是在所使用的概念中同时具有相互否定的内涵;有的是在断定同一对象情况的判断中,隐含着相互否定的思想。在运用矛盾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矛盾律所要排除的“矛盾”,是对互相否定思想同时肯定的“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客观事物的矛盾。其次,矛盾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必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对同一对象而言”的条件下才发挥作用。再次,违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自相矛盾”错误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肯定。矛盾律不允许思维中出现“逻辑矛盾”,但这并不排斥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在探索事物的某些未知的性质或规律时,对同一问题可能作出两种互相矛盾的判断。最后,矛盾律并不能确定互相否定的思想在同一思维中何者为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