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美国 《福布斯》 杂志1998年4月22日发表的一篇题为 “迎接知识经济” 的文章,提出了 “知识管理” 的概念。文章认为,知识管理是要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知识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其中更着眼于获得隐性知识,因为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的收集、检索、分类、存贮、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就大不一样了,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大量创新。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言: “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所以,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增强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知识管理思想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其核心是要创建一种机制和氛围,使企业员工的创造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形成一种集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 调整公司结构,将公司建成知识型公司。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的,员工与上司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级森严,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要通过这一组织结构逐级汇报,不断超越。知识管理则要打破这种组织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任何一名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传输到公司高层领导。正如美国 《福布斯》 杂志所说的: “在这种新的环境里,公司内部和公司间即竞争对手之间进行合作将成为常事……跨学科和跨地点的协作小组将变得更加普遍。逐级汇报的等级制度也将被淘汰。” 美国文件网络公司的副总裁乔丹·利比特也认为: “雇员天生就具有竞争性。要重新调整公司的重心,把它建成知识型公司,并建立有利于雇员彼此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方式。”
(2) 建立能够为公司员工进行交流的设施和环境。要实行知识管理,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
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极大地改变了商业运行环境,把全球商业带入 “电子商务 ” 时代,这样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和设施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各种网络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各种网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它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要求; 另一方面又使知识管理成为可能并且降低了建立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所需的成本。现在,不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的管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而且我国一些水平较高的企业的网络化管理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3) 公司设立知识主管。美国德尔福集团的费拉保罗认为,知识主管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其对于商业运作过程的作用就如同信息主管对于技术开发的作用。当然,不能把知识主管等同于现在某些企业已经存在着的信息主管,否则就犯了把知识管理简单地看作是信息管理的错误,“这将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升发上,而不是放在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上。”
(4) 建立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知识管理强调对职员的精神激励,这种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精神激励,应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尊重职员的价值和作用,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的一员,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建立透明、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5) 创造有利于每位员工创造力发挥的文化氛围。知识管理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建立企业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等多种措施,激发集体知识共享和员工创造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