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空寺石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空寺石窟石窟寺。❶见“双龙千佛洞”。 石空寺石窟位于双龙乡峪村西的半山腰上,东距县城47公里。石窟寺凿于灰色与绿色砂岩上,岩下为广阔平川,南临沮水。窟口为宽2.4米,深2.6米的甬道,道旁两壁上雕凿佛像60余尊。窟口尽头左右壁上各有一佛龛。迎面以二圆柱将洞口隔成三门,柱上刻有“龙坊从事张师谨崇宁元年十月十八日记”十七字。中间为入口。石窟高5.3米,宽9.5米,深12.1米。正中佛龛内有坐像12尊。窟顶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东西两壁雕有2.82米的立佛九尊。后壁雕塑五百罗汉与六百卫士队。东南与东北壁共雕佛像40尊。窟内存有碑记、石刻等文物。 石空寺石窟位于县西北的双龙山上。是一处包括石空寺石窟、睡佛洞、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四个洞窟的石窟群。石空寺石窟1965年前尚能进入,现已全部淹没于流沙之中。该窟开凿于山中,俗称“九间无梁殿”。洞口朝南,高约25米,进深7.24米,宽12.5米。正壁上,凿有三处佛龛。正中一龛是一铺五身群像,为释伽坐像。两侧佛龛,也是一铺五身群像,当为后世所增塑。石窟东西两壁前台基上,有三排泥塑,每排约八、九尊,亦为后期所塑。正壁表层壁画为佛教故事,窟顶为西番莲图案。石窟始凿年代有三种记载,即唐、西夏和元。从塑像风格上看,当以唐代为是。 石空寺石窟我国佛教石窟建筑之一。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西北石空境内的双龙山上。开凿年代据张维《陇右金石录》卷二引《甘肃新通志稿》云:“窟内造像皆唐制。”约在西夏和元代又有多次重修、增塑。其规模在清代还呈现为石窟群,后为流沙淹没。现仅存一洞,内有石胎泥塑佛像和壁画等,形态颇为生动。 石空寺石窟位于镇原县城东3公里茹河南岸上。共有两个大龛,窟前原有木构建筑今已不存,仅余石雕和泥塑像14尊。1号窟宽12米,高8米,深4米, 正中一佛像两则各有一弟子、菩萨。佛立式,高4.7米,螺髻云面着通肩袈裟,袒胸,下着裙;弟子、菩萨均高3. 1米。2号窟内雕5佛、4菩萨。佛高4. 7米,菩萨高3米,造像与1号窟同。两窟龛相距3米,隔壁有洞相通。2号龛东壁有题记“石空寺公地碑:昉于大宋之国延及隆庆三年”。据题记和雕刻风格看,此窟始凿于宋代,建成于明,清代加以修复, 但仍不失宋代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空寺石窟又名万佛洞。是宋代佛教寺院石空寺所属石窟。位于黄陵县城西47公里的双龙乡峪村西约150米的山腰上。是在灰色和绿色砂岩上凿建而成。窟口为方形,外壁雕有佛像60余尊。窟内高5.3米,宽约9.5米,深12.1米,内有大佛12尊。后壁有500罗汉和600位侍从。据考证,石空寺石窟约建于宋代,明清两代曾增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空寺石窟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佛教石窟。也称“万佛寺”。位于中宁县西北的双龙山上。除石空寺石窟外,还包括睡佛洞、百子观音洞和灵光洞等洞窟。1965年前,石空寺石窟尚能进入,现已全部为流沙淹没。石窟开凿于沙砾岩山中,洞进深7.24米,宽12.5米,高约25米。俗称“九间无梁殿”。正壁开凿3个佛龛,居中者列1铺5身群像。主尊是石胎泥塑的释迦坐像。两侧佛龛造像组合虽与中龛相同,但可能为后期增塑。窟东西两壁前的台基上,各有泥塑3排,每排8尊~9尊,也似后期所塑。正壁有表里两层壁画,表层壁画绘佛教故事。窟顶绘莲花图案。整个石窟的始凿时间有唐、西夏、元3种记载,但从窟形制和塑像艺术风格看,应始凿于唐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