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虎295—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字季龙,上党武乡 (今山西榆社北) 羯人。石勒侄。早年丧父孤,由石勒母带大。早在石勒投靠前赵政权时,石虎就出力不少。石勒称赵王后,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常当专征之任,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石勒称帝后,石虎为太尉、尚书令、中山王。但因未封大单于而十分怨恨。《晋书·石季龙载记》记石虎曾对其子石邃说: “吾躬当矢石二十余年,……克殄十有三州,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儿,每一忆此,令人不复能寝食。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 公元333年,石勒一死,石虎就杀劝石勒除石虎的程遐、徐光,自任丞相,大单于。334年,废杀石弘和石勒诸子。同年十一月,称赵天王,335年称帝,改元建武,又迁都于邺 (河北临漳西南)。335—349年在位,共十四年。在位期间,军役繁兴,军旅不息,如联合前燕夹攻段氏辽政权,又征讨前燕、前凉,弄得民不堪命。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石虎又用严刑酷法予以镇压,还大兴土木,征调频仍。345年曾发二十六万人兴修洛阳宫,347年发十六万人筑华林苑,日夜继作,死者数万。还曾征民女三万余人配东宫及公侯,令荆、楚、杨、徐之民大骇。后宫盈十万人。是后赵著名的暴君。但继承石勒崇尚文化,曾令郡国立五经博士,罗致和优待汉族地主士人。宣扬儒教、佛法。349年四月,石虎死,诸子发生争位残杀。谥武帝。庙号太祖,葬显原陵。(今地不可考) 石虎295—349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334—349)。字季龙。羯族,石勒侄。石勒在位时使其掌重兵专征,勒死.废其子弘自立,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在位时与东晋、前燕、前凉等交战,穷兵黩武,强迫人民当兵。且为政残暴,曾发诸州26万人修洛阳宫,又以百姓妻女3万人充后宫,致使民不聊生。末年梁犊等起义,参加者达数10万人。身死不久,后赵即亡。 石虎shihu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元狩六年(前117)刻,圆雕。长220厘米,宽84厘米。石虎呈伏卧状,尾巴卷挺在背上,在虎的面颊和躯体处运用了稀疏而流畅的阴刻线条,表现出周身斑纹。现藏茂陵博物馆。 石虎295—349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334—349年在位。上党武乡人(今山西榆社北)。羯族。字季龙。石勒之侄。勇猛善射,为勒宠信,初为车骑将军、中山公,后为太尉、中山王。勒死,初拥立勒子石弘,自为丞相、魏王。延熙二年(335)废弘,自立为赵天王。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永和五年(349)称帝。在位期间,昏虐苛暴,志在穷兵,屡与鲜卑段部、前燕、东晋等征战,强征士卒,五丁取三,百姓失业,十分有七。荒游废政,恣意营缮,征调民夫四十余万,于邺筑台观四十余所,营建长安、洛阳二宫,选民女三万余人,其中夺人妇女九千余人充后宫。百姓穷窘,民不聊生。死后不久,后赵为冉魏所灭。 石虎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羯族,298年生。319年为石勒的单于元辅。334年废石弘自立为王。337年称大赵天王,349年称帝。349年卒。其卒后诸子争立,大臣火并。石世立在位33日,石遵在位183日,石鉴在位103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