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破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2 破字训诂学术语。又叫 “读破”。指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清王念孙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竟”是“境”的借字。《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惠”是借字,“慧”是本字。将借字改读为本字,则上下文意贯通。段玉裁指出:“假借必取诸同部。”所谓“同部”,是指属于古韵的同一部。古书中有些假借字,今已与本字不同音。如《孙子兵法·军争》:“劲者先,罢者后。”其中“罢”是借字,“疲”是本字,读音不同。但在古代,“罢” 与 “疲” 同音。 破字训诂学术语。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清王引之《经义述闻》:“训诂之旨存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诗·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畔的借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