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砻rice huller古代加工稻谷使之脱壳的农具。其状如石磨,砻盘的工作面排有密齿,用于破谷取米。砻有木砻、土砻两种。木砻用木材制成;土砻砻盘是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筐中填以粘土,并镶以竹(木)齿。砻字始见于汉代,如《淮南子·说林训》:“舌之与齿,孰先砻也。”《说文解字》:“砻,䃺也,从石龙声。”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是江苏泗洪重岗西汉晚期墓出土的画像石“粮食加工图”,上面有妇女推砻的形象。对砻作较详细记述的最早是王祯《农书·杵臼门》:“砻,礧谷器,所以去谷壳也。……编竹作围,内贮泥土状如小磨;仍以竹木排为密齿,破谷不致损米。就用拐木窍贯砻上掉轴,以绳悬檩上,众力运肘转之,日可破谷四十余斛。北方谓之木礧,石凿者谓之石木礧。砻、礧,字从石,初本用石,今竹木代者亦便。又有砻磨,上级甚薄,可代谷砻,亦不损米,或人或畜转之,谓之砻磨。复有畜力挽行大木轮轴,以皮弦或大绳绕轮两周,复交于砻之上级;轮转则绳转,绳转则砻亦随转;计轮转一周,则砻转十五余周,比用人工既速且省。”至今南方农村仍有用砻破除稻壳取米的。 砻grain huller脱去稻壳的农具。结构与磨相似,用竹木编织作围,围内填实泥土,较密地钉入一排排竹齿或木齿,上下两扇相合,状如小磨。由于竹木比石轻,硬度亦差,因此用以砻谷不致损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