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碾稻谷脱皮工具。《魏书·崔亮传》: “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遂教民为碾。及为仆射,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碾由石磙和碾盘构成。稻谷置于盘上,推碾滚动,即可脱皮成米。动力可用人力、畜力或水力。崔亮在*雍州所造碾为水碾,即以水为动力者。 碾roller古代用于碾脱稻壳、碾制精米的加工农具,由碾台、碾槽、碾磙、碾架等构成。碾出现较晚,明代罗颀《物原》说“鲁般作砻磨碾子”,但到南北朝时期文献中始见,如《魏书·崔亮传》:“奏于张方桥东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洛阳伽蓝记·景明寺》:“𫀤硙舂簸,皆用水功。”但皆是水碾,估计用人力或畜力带动的碾的历史应更早一些。目前考古发现的陶碾模型最早的是隋墓出土的。唐代碾的使用更为普遍,如仅在京城北白渠上王公寺观的硙碾就有70多所,三白渠下就有44所水碾。宋元时期,石碾成为农村的主要加工农具,并发展为碢碾和辊碾两种形式。据王祯《农书·杵臼门》记载,碢碾是“以粝石甃为圆槽,周或数丈,高逾二尺,中央作台,植以簨轴,上穿干木,贯以石碢。有用前后二碢相逐,前备撞木,不致相击。仍随带搅杷,畜力挽行,循槽转碾,日可毇米三十余斛。”辊碾则是“比常碾减去圆槽,就碢干括以石辊(辊径可三尺,长可五尺)。上置板槛,随碾干圆转,作窍下谷,不计多寡,旋碾旋收,易于得米,较之碢碾疾过数倍”。至今辊碾在北方农村仍在使用,而碢碾则南北农村都有用之。 碾grain mill对谷物进行脱壳、制粉的连续加工器具。 形制有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