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菑新畬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6 菑新畬

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实行撂荒耕作制,及至夏商西周时代则通行以“菑新畬”为代表的轮荒耕作制。《尔雅·释地》中对“菑新畬”的解释是:“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由于这个解释极为简略,很难判断其准确含义,所以在历史上对“菑新畬”的解释呈现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总的来看,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菑”是垦后第一年的田;“新”是垦后第二年的田;“畬”是垦后第三年的田。另一种解释是“菑”是不耕田,即撂荒地; “新”是已撂荒二年,正在复壮的地;“畬”是经过撂荒复壮,准备重新耕垦的地。据近人研究结果,多数人认为后一种解释比较合理。按照后面的解释,“菑新畬”是已耕地和撂荒地之间有计划的定期轮换的轮荒耕作制。以“菑新畬”为代表的轮荒耕作制,其撂荒、复壮和垦田治地的过程,可以视为撂荒和利用的三个阶段,它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一定是以一年为期的。比如说,正在利用的耕地,可能是连续利用几年的,而撂荒复壮的地,也可能是撂荒复壮几年的。这种耕垦利用和撂荒复壮的定期轮换的轮荒耕作制,同长期的撂荒耕作制相比较,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

菑新畬fallow rotation

中国在夏商西周时期通行的一种轮荒耕作制。《尚书》、《周易》、《诗经》中都有当时采行以“菑新畬”为代表的轮荒耕作制的记载。《尔雅·释地》的解释是:“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由于解释简略,难以判断准确含义,所以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可称之为“垦田三阶段说”,就是认为,“菑”是垦后第一年的田,“新”是垦后第二年的田,“畬”是垦后第三年的田;另一是“撂荒复壮说”,就是认为“菑”是“不耕田”,即撂荒地,“新”是已撂荒二年,正在复壮的地,“畬”是经过撂荒复壮准备重新垦耕的地。一般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圆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