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磁介质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磁介质cijiezhi在磁场作用下能发生变化并能反过来影响磁场的物质。实际上任何媒质在磁场作用下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而产生附加磁场,使总磁场改变,因此任何媒质都可以看作磁介质。在古希腊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发现了天然磁铁,现在知道这种早期发现的天然磁铁矿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四氧化三铁(Fe3O4)。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人们除了已发现的磁铁和铁外,没有发现其他强磁性物质。直到1733年才发现了钴,1754年发现了镍,后来知道它们都像铁一样具有强磁性。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特金发明了电磁铁,1829年亨利对电磁铁作了重大改进,使电磁铁得到广泛应用。至于一般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能否表现出磁性,直到法拉第老年时期(约1840年)才系统地进行了观察。法拉第测量了样品在非均匀磁场中磁化时受到的力,并从受力的角度测量了物质的磁化率χm(这种方法至今仍被采用),发现一般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都显示一定程度的磁性。他把除铁以外的磁介质分为顺磁性物质和抗磁性物质两类。在法拉第之后的研究中,把物质按磁性分为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三类。1895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发表了他对三类磁介质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三点:❶抗磁质(即抗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且一般不依赖于温度;
磁介质在外磁场中因磁化而能增强或减弱磁场的物质。通常可分成:顺磁质、铁磁质、抗磁质。抗磁质和顺磁质的磁化较弱,且在外磁场撤去后,其磁性立即消失。铁磁质磁化较强,在外磁场撤去后还能保留部分磁性。铁磁材料通常又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两类。此外已发现超导体能把磁场全部排斥出去,是理想的抗磁体。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