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乐为本,衣食为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礼乐为本,衣食为末

明清之际王夫之关于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命题。语出《诗广传·小雅》:“曰衣食足而后廉耻兴,财物阜而后礼乐作,是执末以求其本也。……夫末者,以资本之用者也,非待末而后有本也。待其足而后有廉耻,待其阜而后有礼乐,则先乎此者无有矣。天之有而始且置之,可以得利者无不为也,于是廉耻刓而礼乐之实衰。”在强调“理在欲中,离欲无理”的同时,认为“无理则欲滥”,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给予了肯定。指出物质生活足固然能资助道德而使其发挥作用,但并非要等生活富足了才能实行道德。假如这样,也就等于没有道德了。而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人们就会不择手段地追逐私利,导致廉耻丧尽,以致“天地之大,山海之富,未能厌鞠人之欲者矣。”况且,天下本来“非一姓之私”,如把天下看成是一个人的私有物,对这种人来说,就更没有满足的时候了。由此提出应“通四海以为计,一公私以为藏,彻彼此以为会”,打破一己之利的界限,从整个社会考虑,“劝天下之丰者和也,养衣食之源者义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共同富裕起来,“由此言之,先王以裕民之衣食,必以廉耻之心裕之;以调国之财用,必以礼乐之情调之,其异于管商之末说”。该命题从强一调道德社会作用看是合理的,但有道德决定论倾向,不出儒家传统思想之樊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