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shehuizhuyi jiben jingji guilu
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生产和消费的本质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规律。
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概括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61年版,第30页)根据这个表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客观的,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在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劳动成果应归劳动者所有,用于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只能通过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增加社会产品量来实现。发展生产的一般途径是增加劳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量要受到劳动者人数、技术装备量、劳动时间等的限制。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则是有扩大生产的无穷潜力。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可以用较少的时间生产较多的产品,既可以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又可以使劳动者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达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方面除了服从它们自身固有的规律外,都要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适合这一规律的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社会主义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一切主要方面与一切主要过程,并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方法,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