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神曲》

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采用欧洲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写但丁在冥界的漫游。第一部分写诗人35岁时在森林中迷了路,终于走出黑暗的森林时,在山脚下,分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三只野兽豹、狮和狼拦住了去路。危急时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奉圣女贝雅特里齐——但丁已故的情人的委托,前来搭救但丁。接着,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分九层,像一个上宽下窄的大漏斗,罪人按生前罪孽大小,分别受到惩罚。炼狱又称净界,人类分别在这里忏悔,洗涤灵魂后可以 一层层升入天堂,在净界山顶,贝雅特里齐出现,引导但丁到达上帝面前。《神曲》是但丁从政治、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总结,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也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包含了但丁世界观的矛盾及基督教的神学观念等。全诗充满了象征、隐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一部集中世纪文学之大成、开新时代先河的划时代作品。

神曲

长篇叙事诗。但丁作。分《地狱》、《炼狱》、《天堂》3部,共14000余行。以梦幻故事的形式,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作者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情景,广泛地反映了意大利中世纪后期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但有基督教神学观点的局限。形象生动,语言丰富,对意大利统一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神曲

长诗。作者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全诗分为3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以梦幻故事的形式,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作者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情景。由于但丁在1300年4月7日复活节这天,偶然迷失于“黑暗的森林”,好不容易逃离森林开始爬上眼前的高山,但是如果想回到现实世界,就必须经过地狱界、炼狱界和天堂界。地狱界共9层,罪行深重的人必须进入第9层接受刑罚;贪污者在第8层第5袋接受汤水烫刑,而发动战争者在第9袋将会斩成肉酱;信奉邪教的人在第5层石棺中烧死;吝啬鬼、浪费者在第4层必须接受装满金币袋子的压迫。但丁到了海边,这是通往炼狱界之路。炼狱界也分为9层,但丁看到各种罪恶被一一净化。如在第2层犯了羡慕他人之罪者,被用铁线缝上双眼。在顶层的地上乐园有一条能让人忘记一切的河,他们被浸在这条河之中。他们来到了天堂界。第1天拜访了“月天”,第2天拜访了“水星天”,第3天拜访了“金星天”,第4天拜访了“太阳天”,第5天拜访了“火星天”,第6天拜访了“木星天”,第7天拜访了“土星天”,第8天拜访了“恒星天”,第9天拜访了“原动天”,第10天拜访了“至高天”。在至高天,拜谒了圣灵的容貌,并领悟了三位一体的奥妙。

神曲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1265——1321)的长诗,写于1307—1321年。全诗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共1400余行。诗以梦幻故事的形式,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作者游历“地狱”、 “炼狱”、 “天堂”的情景,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它启发人们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人的选择,摆脱悲惨境遇,以达到幸福的目的。它一方面坚决批判反动的教会统治和宗教道德,同时要求人们使用自己的理性,不要求助于教皇和教会。充分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认为它不只是来世永生的准备,而且具有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的人既被赋予理性和具有自由意志,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应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避免罪恶,通过自己的忏悔和修练,达到心灵的纯洁,并进而按照理性的要求建立功勋和荣誉,以获取自己的幸福。它还提出人不要像禽兽一般活着,应该努力追求知识和美德。

神曲

满族民间祭祀歌曲。又称神歌,由祭祀活动的主祭者(领神者)萨满(俗称察玛、珊蛮,汉译巫师)主唱。届时,萨满头戴神帽、身着彩裙、腰系腰铃、手持抓鼓(或单鼓),边用满语唱神歌、边摇身扭腰、跳舞击鼓,铃声鼓声歌唱响成一片,造成浓烈气氛。神曲的种类根据祭祀对象、场合、内容的不同,有十几种。如《请神调》、《排神调》、《饽饽神调》、《背灯调》、《领牲调》、《肉神调》、《神鹰调》、《摆键子》、《吆喝杆子》等。歌词由演唱者即兴编排,内容多为祈求诸神保佑阖族康泰平安、生活美满之类。神曲曲调简朴,节拍规正,音域不宽。以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级进为主。旋律的起伏与语言密切结合,类似“宣叙调”。结构上多为两个等长的上下句组成的单乐段,反复演唱多段歌调。也有的曲调,节拍变化较大,散唱、长调(转调)均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合多种。伴奏乐器以鼓(抓鼓、单鼓)为主,鼓点有“老三点”及由它衍变出的“老五点”、“七点”、“九点”、“十一点”等。

《神曲》

长篇叙事诗。意大利但丁著。全诗由《地狱》、《炼狱》及《天堂》三篇组成,共100章,14233行。叙述诗人梦游三界的故事: 先在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下游历地狱和炼狱,再由年轻时的情人贝亚特里齐引导游历天堂,一窥上帝本体。以此象征人类通过理性引导、信仰启示,从迷惘错误及罪恶中,经过道德净化,最后达到真理与至善境地的全部发展过程。是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复兴之路的寓言性总结,也是但丁一生政治与思想活动的总结。长诗的内容具有浓厚的神学思想,充满惩恶扬善的说教; 同时,又批判了中古教会的贪婪腐化与封建贵族的残暴专横,肯定了人的智慧和理性,并推崇古典文化。故其政治观、宗教道德观同传统观念相左,透露出新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显示了新旧交替时代诗人世界观上的复杂性。作品在结构上以数字“三”或“九”布局,严密工整,仿佛一座三合一的巨大宗教建筑。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的运用与现实生活的描写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性与审美价值。语言上一反前人以拉丁文写作的陈规,开创以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的先河。但诗中采用的梦幻游历的形式,以宗教伦理观念为依据的结构模式,以及某些神秘主义的描写等,仍未摆脱中世纪文学的影响。有中译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