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丰子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77 丰子恺1898—1975

画家、翻译家。浙江崇德(今桐乡县)人。1914年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回国。1929年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1937至1946年在浙江大学(广西、贵州)、重庆国立艺专任教。1946年回杭州。1949年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61至1965年最先翻译了日本古典文学巨著《源氏物语》(紫式部著)。译著甚丰,主要有: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黑田鹏信《艺术概论》、上田敏《现代艺术十二讲》等。

丰子恺1898—1975

音乐教育家、画家、文学家、翻译家。浙江省崇德县(今桐乡县)人。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美术,1921年春去日本考查、研修,同年冬回国,在上海、杭州、重庆、桂林、贵阳等地从事中学音乐、美术教学及文学方面的创作和编译工作。1949年以后担任上海国画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他一生写作和编译许多以青少年为对象的音乐普及读物,对于普及西洋音乐知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50年代又翻译介绍了许多有关苏联普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文章。重要的音乐著作和编译有:《音乐常识》(1925)、《音乐入门》(1926)、《音乐的听法》(1930)、《近世十大音乐家》(1930)、《西洋音乐楔子》(1932,后改名〈西洋音乐知识〉)、《开明音乐讲义》、《苏联音乐青年》(格罗金斯基著,与丰一吟合译,1953)、《音乐基本知识》(华西那—格罗斯曼著,1953);并编有《中外名歌五十曲》(与裘梦痕合编,1942)、《抗战歌选》(与肖而民合编,1942)和《李叔同歌曲集》(1958)等共39种。


丰子恺1898—1975Feng Zikai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漫画家。浙江桐乡人。1914年秋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受业于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等名师。1921年赴日本留学,主修音乐和美术,回国后,在大学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并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20年代中期开始散文创作,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解放后,主要从事绘画创作。
丰子恺的早期散文写儿童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这些作品无一不闪烁着天真浪漫的奇异风采。那个单纯、澄明的儿童世界简直令成年人的世界黯然失色,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作者对虚伪做作的社会风习的不满。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他也笃信佛理,出世、超脱的佛教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他的一些作品给人一种脱离现实人生的虚无缥缈的感觉。
稍后的散文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描绘了一些城市劳动阶层的艰难生活,并寄寓了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如《三娘娘》一篇。
抗日战争的炮声终于把他从玄想中震醒,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开始正视残酷的现实。这时期创作的散文如《辞缘缘堂》、《还我缘缘堂》,一方面痛惜被日军飞机炸毁的佛堂,一方面对灭绝人性的侵略者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语言朴实洒脱,在平淡之中写出一些耐人咀嚼的情景,还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这是丰子恺散文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读他的散文,就会觉得有个老朋友在向你娓娓而谈,有时怀一片童心写下儿女的趣事,有时带几丝幽默记下几段生活的轶闻,一只鹅、一幅字画、一次旅途见闻……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到了他笔下就显示出奇妙的魅力,或变得饶有趣味,令人发笑;或触类旁通,使人深省,在平易琐细里寓深意,于淡泊闲散中见真情。
丰子恺作品的这些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丰子恺1898—1975Fengzikai

原名丰仁,又名婴行,浙江崇德石门湾人。曾经是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弟子,早年曾赴日本留学,擅长书法、西画、音乐,以漫画最为人称道。他从30年代起开始创作漫画,针砭时弊。他的漫画风格奠定了我国漫画在艺术界的独立地位。他的漫画形式别致,风格独特,运用大胆的夸张与变形手法,表现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人好事或人人痛而诛之的坏人坏事,不但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幼儿也容易受到感染。

丰子恺1898—1975Fengzikai

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原名丰仁。在美术理论、音乐理论、书法及艺术教育各方面都有重大建树,而尤以漫画和散文创作为世人瞩目。丰子恺于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画家李叔同和文学家夏丐尊都曾是他的老师。受李叔同影响,丰子恺开始从事美术,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毕业后,与同学刘质平等在上海创办师范专科学校,并任美术教师。还与姜丹书、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出版会刊《美育》。1921年,丰子恺赴日本东京学习绘画和音乐,同年冬天回国。此后他在多所大中院校任教,或任刊物编辑,也曾卖画为生,举办过个人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美协上海分会主席及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在日本学习了日本明治时期画家竹久梦二的绘画,回国后又受陈师曾绘画的影响,用毛笔描绘简括形象成为他的漫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他最初的作品多以再现古诗诗意为画面内容,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接着又将儿童生活的天真无邪作为表现对象,情趣盎然。如《瞻瞻底车》等。1924年,《我们的七月》杂志第一次刊载了丰子恺的漫画。从1925年5月起,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连载了他的作品;同年12月,由《文学周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描绘日常所见的社会现象是他的作品的重要部分,具有较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邻人》一画,描绘同住一个楼层相邻的两家人把带尖的铁栅栏设置在已经隔开的阳台之间。寥寥数笔,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旧社会紧张对立的人际关系。作者以质朴、简洁的绘画形象对人们熟视无睹的许多人情世态加以讽刺和批判,引发人们的思考。已出版的丰子恺漫画集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人间相》、《子恺漫画全集》等。

丰子恺

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漫画家。生于1898年,卒于1975年。原名丰润,号子頞,浙江崇德(现崇福县)人。丰子恺早年从李叔同学习音乐与绘画。1921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绘画和提琴。一年后回国。先后在上海、浙江等地教书。1927年,出版了《丰子恺漫画》,这是丰子恺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本漫画册。1931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1934年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随笔二十篇》,此后于1935年出版散文集《车厢社会》,1936年出版《丰子恺创作选》,1937年出版《缘缘堂再笔》等。这期间的散文和漫画作品,大多反映民间疾苦、世态不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丰子恺辗转桂林师范、重庆国立艺专等校任教。抗战胜利以后,丰子恺迁居杭州,以卖画和稿酬为生,全国解放前夕,定居上海。这期间创作有散文集《甘美的回味》、《子恺近作散文集》、《教师日记》、《率真集》等,还有《辞缘缘堂》、《防空洞中新闻》、《胜利还乡记》、《贪污的猫》、《口中剿匪记》等一批贴近社会现实的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丰子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1950年,丰子恺开始学习俄文,并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书,这期间还翻译了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丰子恺的译著还有《初恋》、《自杀俱乐部》、《石川啄木小说集》等。漫画作品有《子恺漫画全集》。丰子恺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家、翻译家、漫画家,他的散文和漫画风格独特,朴素隽永,含有深刻的哲理。他为中国的文学和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丰子恺1898—1975

作家、画家。浙江崇德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等。其散文朴素潇洒,感情真率,富有情致和诗意。

丰子恺1898—1975

现代散文家、画家。原名丰润,号于頞,后改子恺。浙江崇德人。17岁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一年后回国,先后在上海师专、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课余钻研文艺。1927年出版了《子恺漫画》,为中国第一本漫画册,之后又陆续出版画集多册。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曾在桂林师范、重庆国立艺专等校任教。他的思想既有超尘出世、静观人生的一面,又有爱国忧民、面向现实的一面。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丰子恺在2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散文,1931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此后又出版了《随笔十二篇》、《车厢社会》、《丰子恺创作选》等。这时期他的散文多写民间的疾苦,世态的不世。他的许多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他善于从纷纭世态中选取一鳞半爪,加以巧妙传神的点染,表现出一种清幽玄妙的情趣,给人以雅逸愉悦之感。抗日时期坎坷的生活经历,改变了他冷观人生的态度,走上面向现实的道路。像《辞缘缘堂》、《还我缘缘堂》等作品中,通过对美好故乡的遭劫,控诉日寇的暴行,爱憎极为鲜明。《贪污的猫》、《口中剿匪记》则讽喻国民党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丑行。其作品语言诙谐,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致,妙趣横生,在婉曲的叙述中又夹以议论,因而于朴素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丰子恺善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并将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丰子恺曾任上海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丰子恺

丰子恺 (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名仁,又名婴行,以字行,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习绘画、音乐。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1921年春去日本东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贵阳、广西、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任开明书店编辑多年。受其师李叔同影响,有佛教思想,曾作 《护生画集》,寓以佛家护生、戒杀、行善之旨。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早期漫画多暴露旧中国的黑暗,画有 “儿童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 等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姜丹书评为 “虽含讽刺而温柔和平,险中要害”。
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画得最多的是儿童和女子,点缀得最多的是杨柳和燕子。自谓 “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其画毛笔绝线,设色平涂,造型简括,风格朴实,情思隽永,竟境深邃,画风上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影响。曾作有 《锣鼓响》、《饮水思源》、《庆丰秋》 等。擅书法,朴茂劲健,得欧阳询法。诗文清隽疏朗,亦具一格,有 《缘缘堂随笔》 等。另著有《音乐入门》 等音乐理论及翻译 《源氏物语》 等多种。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名仁,又名婴行,以字行,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习绘画、音乐。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1921年春去日本东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贵阳、广西、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任开明书店编辑多年。受其师李叔同影响,有佛教思想,曾作《护生画集》,寓以佛家护生、戒杀、行善之旨。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早期漫画多暴露旧中国的黑暗,画有“儿童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姜丹书评为 “虽含讽刺而温柔和平,险中要害”。
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画得最多的是儿童和女子,点缀得最多的是杨柳和燕子。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其画毛笔绝线,设色平涂,造型简括,风格朴实,情思隽永,意境深邃,画风上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影响。曾作有《锣鼓响》、《饮水思源》、《庆丰秋》等。擅书法,朴茂劲健,得欧阳询法。诗文清隽疏朗,亦具一格,有《缘缘堂随笔》等。另著有《音乐入门》等音乐理论及翻译《源氏物语》等多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