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祭祭祀。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祭祀的最早记载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周代所设官职几乎都兼有祭祀方面的职责。《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当时国家同等重要的大事。天子祭祀天地之神,四方之神,山川之神,春、夏、季夏、秋、冬的五祀,一年之内祭祀一遍。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之内祭祀山川、五祀每年一次。士祭祀其祖先每年一次。祭祀活动有明确细致的分工,小宰掌理祭祀事物;大宰掌管祭物;甸师供应祭祀用的谷类、瓜果等祭品;兽人供应野兽; 酒正掌理有关酒的一切政令。膳夫、庖人、内饔、外饔等也都参与祭祀活动的准备。祭品有酒、牲、稻、黍、玉、帛等,并有严格的规定,天子祭祀用纯毛的祭牛,诸侯用特别饲养的牛,大夫用普通的牛,士用羊猪祭祀。祭祀昊天、上帝、先王是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称为 “大祭”,对四望、山川、先公等的祭祀称为 “中祭”,对山川、风雨等祭祀称为 “小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