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3 禹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鉴于鲧用防堵法治水失败,禹改用疏导。亲临工地,栉风沐雨,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奏功,以此被舜选为继承人。继位后,自奉菲薄,注意农时,发展农业,尽力于沟洫水利。传曾铸造九鼎。从史书记载看,禹时已有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机构存在,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曾会合诸侯于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受其朝贡。后又东巡至会稽山 (今浙江中部)大会诸侯,计功封爵而死,葬于此。


068 禹

奉舜命治理洪水,采用疏导之法平治水害。治水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贡献卓越,被称为“大禹”,尊为社神。“尽力沟洫”,发展农业生产。传曾铸九鼎,镌有山川形势,草木禽兽物产等。其九州图当为最早的地形图。夏商周三代视九鼎为国宝,至周末被毁失传。


028 禹

见10013条。

亦称大禹、夏禹、戌禹,姒姓。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尧舜时期中原一带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多年来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不见成效。禹在伯益和四岳等人的协助下,改用清淤开渠的办法疏导洪水,颇见成效。创造了抵御洪灾的新办法,被视为疏导治水的鼻祖。

夏后氏部落长。姒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帝禹或戎禹。相传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之孙。父曰鲧,母曰修己。唐虞之际,天下大水。四岳荐鲧治水,历九年而水不息。舜巡察各地时,发现鲧治水无状,便将他处死,命令禹继续鲧的事业。禹率领契、后稷、皋陶及四岳等深入各部落实地勘察,作出标记,探求新的治水方法。鲧治水时用“湮” 的办法,即用土去填,结果越堵水害越大。禹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导到固定的河道中去,终于使水流畅通,百川入海,免除了水患。治水时,禹身执耒锸,以为民先,栉风沐雨,劳身焦思,累得大腿消瘦,小腿无毛;在外十三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了儿子,都没能回家去看一看。禹治水的巨大成绩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忘我精神,使他大得民心。所以虞舜晚年,便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而是禅让给了禹。禹即天子位,国号夏,都阳翟 (今河南省禹县)。禹即位后,仍然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打败苗民,占有中原一带。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已经改定历位,制订了学校制度,并有了军队、官吏、刑法和监狱,我国早期国家已开始形成。禹在位十年,“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据《墨子·节葬》篇载,大禹死后就葬在会稽山 (今浙江绍兴县境) 下,只用 “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繃之,下不及泉,上不通臭”,这是相当节俭的。至今会稽还有禹陵和大禹庙在。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本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奉舜命治水,采用疏导法,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终获成功。被舜选为继承人。继位后曾铸象征权力的九鼎,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制订法律。其子启。为传说中夏朝的开创者。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领袖。姓姒,名文命,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奉舜命治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遂为历代典范。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成为夏代第一个君主。


传说人物。夏朝开国之君,姒姓,鲧之子。据《淮南子》、《山海经》,受天命承父业而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年30未娶,后以涂山女名女娇者为妻,婚后四日,便去治水,曾嘱妻听鼓声即送饭。在打通轘辕山时,禹化为熊,误踏石中鼓。妻闻鼓而来,见禹为熊,羞愧而去,化为石。石破生启(禹之子)。禹最后治好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因治水功,舜禅位于他。遂为夏朝。

中国上古传说中最早治理特大洪水、平治水土的领袖人物。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戎禹。禹父鲧受尧命治理洪水,仅用筑堤防水之法,未成,舜杀鲧,并命禹为司空,继续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主要采用疏导的方法,即《尚书·益稷》所说的“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使洪水归入大海,终于征服洪水,民众得从丘陵高地迁到肥沃的平原居住和生产,为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奠定了基础。禹治水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江、汉、淮、汝等流域也有他治水的传说。后来禹继虞舜位,夏代始。禹东巡时,至会稽而亡,葬于该地。

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姒姓,名文命。传说距今4200多年。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踏勘山川地势,疏理百川,破山峡引水出川,教人们使用准、绳、规、矩等测量工具,开凿河道,引导大江的水人海,再导沟渠小河文水流人大江。治水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造九鼎。其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华阳国志·巴志》载: “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人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重庆市古为江州,涂山 (俗名真武山)在长江以南,属重庆市南岸区。后人在涂山建有禹王庙、涂后祠。

相传为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或夏禹等。为鲧之子。虞舜之时,被四方部落首领推举继承其父鲧未竟的事业,治理洪水。他会同益和后稷,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治理九州土地,穿行于高山深谷之间,刻树为记,从而确立了五岳四水的地理位置。他为父亲治水不成受诛而大为伤感,立志通过艰辛的努力取得治水的胜利。于是,他辛勤劳作,在外奔忙达13年之久,三过家门而不入。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通过这些努力,终于用疏导的方法获得治水的成功。舜死以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据传即位以后,曾经冶铸了象征权力的九鼎。

中国最早治理洪水、平治水土的领袖人物。禹生活在大约4000年前,奴隶社会初期。舜当政命禹“平水土”。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走遍全国的水陆山泽,采用疏导的方法,经过10多年终于制服洪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