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秋燥中医病症名。是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因此初起就有津液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般病情轻,传变少,有凉燥,温燥两种。凉燥偏于寒,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唇燥咽干,咳痰不爽。治疗宜辛开温润,疏邪宣肺。温燥偏于热,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寒,头痛,干咳无痰,或咳嗽痰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尿黄。治疗宜辛凉甘润为主。 秋燥病名。指感受秋季燥气而发的热性病。一般病情较轻,传变较少。分温燥与凉燥两类。《医醇賸义·秋燥》:“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而燥而凉。”“燥胜则干”,故本病以津液干燥见证为特征。治疗原则以滋润为主,即所谓“燥者濡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