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科层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科层制kecengzhi

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对权力进行合理划分,分层管理,分科室负责,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被称为组织社会学和古典管理理论奠基人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在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出现的一些社会组织的特征以后,提出理想的科层制管理结构的6个特征:❶组织的一切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人身上,而是分层领导,分科室负责。
❷科室的划分和职务的设置是以管理的方便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依据,而不是因人设职。
❸科室的管理权限和每一职务的工作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不能互相推诿,不负责任。
❹以技术能力和工作的优劣为条件来选拔工作人员。
❺科室之间以及职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工作关系,并以此来保证担任各种职务的人员之间的互相配合。
❻下级工作人员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指挥和管理系统。
显而易见,科层制管理结构比起家长制管理结构,是历史的进步。它是建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管理权力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业缘基础之上的,有一整套关于任职者的职权和职责,考核、选拔工作人员,协调各方面关系,处理各种情况的程序和规章制度。所以,这种管理制度对规模宏大、分工精细的社会组织的效能的发挥,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科层制也存在着弊病。如,上下之间过分严谨的等级层次往往会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权力集中于少数人之手,限制了多数人参与管理或发表意见,很难发挥集体智慧;多层次、多科室的划分,又会造成相互沟通的障碍。特别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组织,科层管理结构就显得机械、僵硬、封闭,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科层制

又译“官僚制”。一种组织管理体制。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最早系统阐述。主要特点有:职权分层,业务分科,职责分明;按业务水平标准选拔、考核、奖惩管理人员;制度化而非私人性的部门、人事关系;上下沟通、规程固定的管理程序和指挥、反馈系统。是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优点是程序化、专业化,高效率;消极面是等级森严、机构臃肿,抑制个人的首创精神,形式主义,易产生官僚主义。

科层制

一种组织制度。又称官僚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这一观念并对它作了经典的社会学研究,认为其特点是:组织成员的活动有统一的规则,按规章制度办事;组织内的各个部门、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职责、权限,有一个分工系统和规范体系; 组织机构分层设立,除最高领导层外,每个部门都要接受上级监督,又要监督下级; 任职者要有专门的知识、技术,受过专门的训练;组织内公私分明,不得混淆;组织资源按组织需要分配,个人不得霸占; 组织的一切行动方针,政策,规则都有明文记载。韦伯把以上描述称为“理想型”,即与现实组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科层制相对家长制是一种进步,优点在于因事设职、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贤,可以提高效率。现代组织多采用此种制度。缺点是不利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可能导致刻板、官僚主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9: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