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租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8 租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供外人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进而直接管理。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形成了一整套完全独立的殖民地制度,一切事宜中国政府均不得过问。租界作为“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侵略的据点。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以《上海租地章程》出现在华的第一个租界。随后它国纷纷效尤,很快扩展到广州、厦门、天津、汉口、九江等口岸,遂使中国直接成为列强分割的对象。租界分为两种形式:一为某国殖民者单独管理,如天津日租界、汉口英租界等;另为几国联合共同管理,如上海公共租界等。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这种特权才被彻底根除。 租界zujie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 中英 《虎门条约》规定英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建屋。1845年11月,英国通过 《上海租地章程》 取得第一个租界。此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 在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强划租界。1854年(咸丰四年), 英、美、法三国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 攫取了租界内的管理权, 实行殖民统治。租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进行不懈的斗争, 1927年1月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宣布放弃租界特权。但实际上租界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取消。 租界zujie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霸占特定地位,擅自行使统治权的变相殖民地。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英国侵略者于1842年迫使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就在我国各大口岸划界租地,筑路建屋,后来甚至在界内取得了“管理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亦争相仿效,强划租界。1845年至1906年间,所设租界遍及于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天津、镇江、江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温州、营口等地。每地设置的租界有1个至8个不等,共计30多个,分别属于英、美、法、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其中绝大多数属一国专管,称某国租界;少数几个由各国共管,称公共租界。在各地租界中,以上海的租界最为典型,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国中之国。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银行、洋行大都集中在租界,并在租界发行报纸,设立学校,开办工厂。 租界西方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留和经商的永久租用的地段。中国的租界始于1845年英国同上海官吏订立租地章程而建立租界,其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争相仿效,在上海和中国其它城市划定租界,并在租界内自行设立法院、市政和税收机关,甚至驻军、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在旧中国,租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一国单独管理的,如汉口英租界、上海法租界,一种是几国共同管理的,如上海公共租界。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不断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宣布交还在中国的租界,但事实上仍享有种种特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些特权才被取消。 租界租界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一种形式。他们强迫中国当局在通商口岸划出一定的地区,由他们直接管理,实行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统治制度,成为 “国中之国”,称为租界。1845年11月29日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胁迫上海道台宫慕久根据 《上海租地章程》 划定洋泾浜 (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 (今北京东路) 以南的土地作为英人租借居留的地段,这是外国侵略者强索租界的开端。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取得一块租界。此后,在中国强索租界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不断扩张,不仅租界数目增多,界址也不断扩大。英、美、法、德、俄、日等国先后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长沙等城市设立租界。在法律上租界主权仍属于中国,缔约国家只享有居留权。但随着外国侵略不断加深,中国在租界的权利逐渐被完全排斥。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借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在租界建立 “工部局”,组织 “义勇队” 和巡捕,从此取得了租界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租界内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根据地。租界形式有属于一国的,称某国租界; 有属于几国共有的,称公共租界。租界是中国法权不能行使的特权区域,因而成为万恶渊薮。不但对外国人的非法活动,中国法律不能加以制裁,而且国内的逃亡地主、地痞流氓亦多以此为藏身之所。1924年、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进行过收回租界的斗争,并一度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但大部分租界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月美、英两国迫于形势,分别与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新约”,声明 “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形式上,租界已不复存在。但实际上,租界真正被取消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租界晚清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长久占用的地段。始于1845年11月29日的英租界,面积约830亩。1848年扩大到2820亩。法国于1849年、美国于1863年也划定租界。此后各国共划定租界43处,分布在沿海沿江16个商埠。其中5处公共租界,38处专管租界,英租界占11处。从1919年起,中国陆续收回租界。到1947年,所有租界全部收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