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陪葬陶俑坑。位于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共有3处。一号坑于1974年春在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规模最为宏大,东西长230米,宽64米,深约5米,面积14620平方米。坑内原有土木结构建筑,主要是长廊和11个过洞。过洞中放置陶质兵俑和车马俑,其个体与真人、真车马一般大小。兵俑身着战袍、铠甲,挟弓挎箭,有的手持剑矛、弩机等。兵马俑总数约6000多个,排列成威武雄壮的方阵。这些陶塑艺术品,可能仿照秦宿卫军实际而制作,是秦朝军阵的缩影与再现。现已在坑上建起钢架拱形展览大厅,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颇为壮观。二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出土陶人俑、陶马俑等千余件,还有部分兵器。三号坑出土陶俑,与真人大小相仿,亦有兵器出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为秦始皇陵随葬陶兵俑的地下坑道,位于陕西省临潼县5公里。1974年春,经考古勘察,发现三处俑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6米,面积达1.462万平方米。原系整体土木结构,分长廓和11条过洞,陶质武俑和车马分别列为纵队和方阵,约有兵俑6000余件。在发掘的96平方米的范围内, 出土武士俑500余件、 战车四乘、 马24匹。俑高约1. 8米,马高1. 5米,并有青铜剑、弯弓、铜弓、弩机、箭镞等实战武器,皆保存完好。二号面积为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系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混编的曲形阵,兵马俑共1000千多件,也伴有实战武器。三号坑面积为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件,似为军旅中的统帅机构。三坑陶俑皆仿真人,面目各异,从服饰、甲胄和所在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骑、伍卒等类,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宇内、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出土武器为精冶的青铜,至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此外,陵旁还发现两组秦铜车马和铜俑,每辆车配四匹马,雕镂精致,鎏金错银,金碧辉煌。坑内俑与实物真人、真马同大,始建于秦统一六国后,项羽入关时遭焚。秦兵马俑坑的发掘出土,为研究秦国军队编制、作战方式及雕塑艺术等方面均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观”。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为秦始皇陵随葬陶兵俑的地下坑道,位于陕西省临潼县5公里。1974年春,经考古勘察,发现三处俑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6米,面积达1.462万平方米。原系整体土木结构,分长廊和11条过洞,陶质武俑和车马分别列为纵队和方阵,约有兵俑6000余件。在发掘的96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武士俑500余件、战车四乘、马24匹。俑高约1.8米, 马高1.5米, 并有青铜剑、弯弓、铜弓、弩机、箭镞等实战武器,皆保存完好。二号面积为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系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混编的曲形阵,兵马俑共1000多件,也伴有实战武器。三号坑面积为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件,似为军旅中的统帅机构。三坑陶俑皆仿真人,面目各异,从服饰、甲胄和所在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骑、伍卒等类,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宇内、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出土武器为精制的青铜,至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此外,陵旁还发现两组秦铜车马和铜俑,每辆车配四匹马,雕镂精致,鎏金错银,金碧辉煌。坑内俑与实物真人、真马同大,始建于秦统一六国后,项羽入关时遭焚。秦兵马俑坑的发掘出土,为研究秦国军队编制、作战方式及雕塑艺术等方面均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