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秦牧1919—Qin Mu当代散文家。广东澄海县人。1919年生于香港,3岁时随父母侨居新加坡。少年时代的秦牧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文学,喜欢动物”“爱看马戏”(《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秦牧自传》)对动、植物表现出浓烈的兴趣。10年异国生活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1932年回国,曾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战期间,他辗转广州、韶关、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教师、编辑工作,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解放战争期间,他在上海、香港从事职业写作3年。1949年8月他进入广东东江解放区参加革命。 秦牧1919—1992Qinmu当代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县人。少年时代随父母在新加坡生活,1932年回国, 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读书,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重庆等地做教师和编辑工作,后在香港从事写作。解放后, 曾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秦牧的创作成就主要是散文,作品有散文集《星下集》、《贝壳集》、《潮汐和船》、《花城》、《艺海拾贝》、《长街灯语》。代表作是自选散文集《长河浪花集》,其散文题材广阔,知识丰富,大都有一条鲜明的思想主旨:为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擂鼓呐喊,为清除旧社会、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污秽而斗争。在艺术上用谈天说地,辨析名物的方式,借助于丰富饱满的知识,抒写对人生的感受,寄寓于人物的褒贬,启发人们去思考,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交织成一个 “哲理和诗的境界”。 秦牧秦牧 (1919—),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随父母在新加坡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1932年回国,先后在澄海等地就读。1944年到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担任民盟机关刊物 《再生》 编委。抗战胜利后,随中国劳动协会迁至香港。建国后一直在广东任职,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 副总编辑等职。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长河浪花集》,文艺散文集 《艺海拾贝》、《语村采英》,长篇小说 《愤怒的海》,中篇小说 《黄金海岸》 及早期出版的 《秦牧杂文》 一书。所著散文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杂文的风骨,小品文的神韵。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较好地把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统一结合。 秦牧1919~1992现当代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三岁随父母去新加坡,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期间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教师和编辑,胜利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和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广东省文化机构及报社任职。《秦牧杂文》系其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集。1949年后发表散文数百篇,分别收入《贝壳集》、《星下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语林采英》诸作品集中。《长河浪花集》、《秋林红果》等则是粉碎“四人帮”后作品的结集。他自己认为,《长河浪花集》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在大量的散文作品中,又以《古战场春晓》、《土地》、《社稷坛抒情》、《花城》等六篇,为其较满意之作。这六篇作品,联想丰富,叙事生动,文笔绚丽,确可看成为他的代表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