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5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属于苏轼一派,曾多次受到打击,被远贬横州。后得以复职北还,途中卒于滕州。他十分推崇苏轼,颇得苏轼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诗、词、文皆工,尤以词著称。其词多为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和个人愁怨的抒写。由于长期被流放,词中也夹杂着对身世飘零的感伤和对旧欢残梦的追怀。他的词作遣词精密,音律和谐,语言雅淡,委婉含蓄,是婉约词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其诗略似其词,抒情短章写得精致细密,清新秀丽。著有《淮海集》,今人有《淮海词笺注》。 秦观1049—1100Qin Guan宋代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祐时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绍圣时贬监处州酒税,削秩徙郴州,又贬横州。元符二年(1099)再贬雷州。次年复职北还,病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继承婉约词的传统,达到了很高成就。内容主要描写男女恋情和表现自己身世之悲,“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为婉约词开辟了新的哀婉深情的境界。名篇如《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或写离情,或叹远谪,将士大夫的悲剧与女性的伤感融为一体,是地道的本色词,又具有较深刻的思想价值。但其词风也伤于柔弱。他的诗风格与词近似,元好问评之为“女郎诗”。但他的诗和散文也有一些格调“严重高古”、甚至道学气较重的作品。有《淮海集》、《淮海词》。 秦观1094~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少时丧父,刻苦学习,神宗元丰八年中进士。原为定海主簿,后任蔡州教授,后因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杭州通制,后又贬到郴州,编管横州,再徙雷州。元丰三年放还,至藤州逝世。秦观诗词兼擅,而以词名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最被苏轼看重,被视为婉约派作家。他的词多写男女离合之情,结合个人坎坷遭遇,创造了一种凄迷幽暗的环境,达到情景交融,幽婉动人。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词在当时就很出名,评价很高,但题材狭窄,情调过于凄凉。他的文章长于议论,喜欢标新立异。陈振孙《直斋书录题》卷17著录 《淮海集》。他的词集称 《淮海词》。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因倾向旧党,累遭贬谪,终生穷愁潦倒。其词作寄慨身世,一往情深,凄惋动人。虽主题只在“情”、“愁”二字,但由于形象优美、感情真挚、语言雅丽而在艺术上有高度成就。为婉约派词重要代表。所著《黄楼赋》见赏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能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苏轼曾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为人所阻,未赴任,后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绍圣元年(1094),元佑旧党受打击,出为杭州通判,继贬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得复职北还,途中逝于藤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文、词皆工,而以词著称。其古文在当时亦颇有名,其文字自学西汉,长于议论,史论喜欢标新立异;策论则多针对时事而发,但顷刻露空泛,不甚含蓄。著有《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 秦观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哲宗时,因苏轼推荐,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后贬杭州通判,徙处、郴、横、雷等州。徽宗时,赦还,卒于途中。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等。与黄庭坚、晁补之、张宋、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其诗修词精致,但气魄狭小。有名句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其词多写男女情爱及不遇之感。爱情词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鹊桥仙·纤云弄巧》为此类名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其中名句。贬官后之作,于愁苦中寄寓身世之慨,反映了失意文人的不幸遭遇,如《踏莎行·郴州旅舍》等。他是婉约派的大师,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作品艺术造诣很高,但不无纤巧柔弱的弊病。辞情兼胜、含蓄蕴藉的风格特征,少用典故、清丽晓畅的语言特色,给后世词人以较大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