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
1.税收政策概念
税收政策,通常被定义为指导税收法规制定和税收工作开展的基本方针、准则。这从税收工作的角度看是不错的,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则其所概括的含义并不全面。宏观意义上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其政策实施过程是由政策决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通常所说的传导机制)、政策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内容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因此,税收政策不仅仅是指导税收工作的行动准则,更重要的是,它是政府为实行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使税收能动地作用于经济的积极过程。
2.税收政策类型
税收政策从不同角度考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税收政策涉及两个方面的决策来分:可分为宏观税收政策和微观税收政策。
宏观税收政策和微观税收政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宏观税收政策立足于全局,是国家的大的税收政策方针;微观税收政策着眼于税系税种,是宏观税收政策的载体和具体化。本书有关具体税种优化选择的讨论,实际上都属于微观税收政策的范畴。
从作用和效果上看,税收政策分为: 总量调节税收政策、结构调节税收政策、利益调节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扩张性税收政策。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1)总量调节税收政策。总量调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收入总量变动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其主要功能表现为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国家对税收收入总量的调节,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种、提高或降低税率、扩大或紧缩税收支出的行为,是通过改变纳税人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和投资成本,间接地对社会总需求发生调节作用。税收收入总量的调节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对消费成本和投资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纳税人反应强烈,那么税收收入总量变动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效应就比较强,反之则弱。一般来说,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国家应利用总量税收政策来刺激总供给的增加和抑制总需求的扩大。对生产的轻税或减税可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对消费课以重税或严格稽查,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扩大。
(2)结构调节税收政策。结构调节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而规定的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和税收优惠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国家根据税收收入结构和税收优惠结构同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内在联系,通过调整税收收入结构和税收优惠结构,可以协调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结构调节政策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比例,二是调节社会生产的比例。
(3)利益调节税收政策。利益调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规定的调整税收收入和税收优惠变动的基本政策。国家可利用税收收入和税收优惠等对社会经济利益变动的巨大影响来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利益调节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各经济单位的非经营性收入。
(4)扩张性税收政策。扩张性税收政策是政府通过减税来增加或刺激社会总需求。对企业或公司的收入减税将使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对个人收入减税,会刺激消费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法不同,所引起的扩张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减免的扩张效应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它对生产产生刺激作用;对所得税减免的扩张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它具有增加消费的作用。
(5) 紧缩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税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增税的方式有增设税种、扩大征税范围、紧缩税收优惠、提高税率等等。具体如何选用则应根据总需求膨胀的动态对增税对象作相机抉择。若总需求膨胀起因于投资需求过高,则可提高企业所得税税率或开征投资税;若起因于消费需求过旺,则可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或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3.税收政策目标
税收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预定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的。它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税收政策中具有决定意义和核心作用的内容。现代税收政策的目标,已不再单纯是为了取得财政收入,它还涉及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诸如经济的稳定增长、资源的合理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增加就业与消除或削弱通货膨胀等。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传统的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因此,它们也往往成为重要的税收政策目标。当然,这四大经济目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有诸多的制约因素。实际上,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政府的调控目标自然也有所侧重。如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稳定物价往往就成为主要的调控目标,而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则往往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因此,就税收政策而言,其要实现的目标在不同时期一般有所侧重。
4.税收政策工具
税收政策工具是指为达到税收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指具有不同功能的税种。它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或自动的稳定器,另一种是斟酌使用或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在经济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稳定在一定水平的政策工具。在税收政策工具中,内在稳定器是所得税制,特别是累进制的企业(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内在稳定器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经济震荡的波动,起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相机抉择稳定器是指为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国家根据不同情况所决定采取的税收措施。之所以把它称为相机抉择稳定器,是因为它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而是靠国家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措施。如果国家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生产能力紧张和通货膨胀,国家就会采取税收行动使总需求减少。如果国家认为总需求太低,使经济衰退,国家就会采取税收行动使总需求增加。相机抉择稳定器主要包括: 一是税种的开征和停征;二是税率和起征点的调整;三是税收支出条件的重新规定和调整; 四是加速折旧政策的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