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窣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窣利窣(su)

中亚地域名。见《大唐西域记》。《后汉书·西域传》作栗弋( “栗”或为“粟”字之讹),《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玄照传》作速利,《梵语千字文》作孙邻,《梵语杂名》胡条夹注作苏哩,《大智度论》作修利。通常认为,以上各名均即《北史·西域传》中之粟特(Soghdiana) (《魏略》作属繇,《晋书》作粟弋)。古波斯帝国时代,该地区为帝国东北部的一个省,大约相当于今泽拉夫善河流域。唐代则北起楚河上游一带,南抵阿姆河。原为昭武九姓国,显庆二年(657)以后,属唐安西都护府。

窣利

为Serik的音译,Sulik的音变,指隋唐时期粟特人及其居住的地区。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曾经亲自涉历其地,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一《窣利地区总述》中说:“自素叶水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文字语言,即随称矣。”素叶水城即碎叶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羯霜那即史国的异译,其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玛尔罕附近。玄奘的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是:“从碎叶城西至史国,这里的地名叫窣利(粟特);人的族名也这么叫,连文字和语言,也都这么叫。”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