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立案司法机关对于管辖范围内发生的犯罪事件,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决定列为诉讼案进行侦查或审理的程序。犯罪案件的侦查,从立案开始。 立案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必经阶段。司法机关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犯罪事件或民事纠纷,经过审查后,决定作为诉讼案件处理的诉讼活动。在我国,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是:1.有犯罪事实存在;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是原告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和受理的条件。 立案立案又称立案程序,指公安司法机关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及自己发现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 立案司法机关对法定管辖范围内发生的事件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是刑事诉讼程序中最初的诉讼阶段。立案的材料来源于3方面: (1)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2)任何单位和公民个人的报案、控告、举报; (3)犯罪人的自首。立案的条件有二: (1)有犯罪事实存在; (2)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立案的程序: (1)收案; (2)对有管辖权的收案材料进行审查; (3)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写出立案报告书,报送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予以立案,决定不立案的,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一经立案,该案件立即进入刑事诉讼,表明司法机关已受理此案,由此司法机关可以进行下一诉讼阶段的诉讼活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