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端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43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因古称端州而得名。石质坚实细润,不吸水,发墨快,雕琢精美,历来为书法家喜爱。名贵产品有:仿唐“手抽砚”、仿宋“荷叶太史砚”、仿明“神宗砚”、仿清“龙吐宝珠砚”等。 端砚石色发紫,产于古端州的端溪(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端砚的生产、始于唐而盛于宋。唐李贺诗:“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历代砚籍多有赞诵。端砚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发墨快,墨色光润。贮水不耗。端砚以有眼为奇。 端砚Duanyan砚的一种。石色发紫,产于古端州的端溪(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端砚的生产始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李贺诗:“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历代砚籍多有赞诵。端砚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发墨快,墨色光润,贮水不耗。端砚以有眼为奇。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高要县东南的烂柯山(斧柯山)西麓沿端溪水一带,故名。与歙砚、洮砚、鲁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唐时已受推重,唐太宗曾将褚遂良临摩《兰亭序》所用端砚赐予魏徵。武则天也曾把题为“日月合璧”的端砚赐给狄仁杰。端溪水一带,有老坑、坑仔坑、麻子坑、宋坑、朝天岩、梅花坑、古塔坑等产端石名坑。端石质地最佳者为水岩老坑。其石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端溪砚史》)。端石为砚,具有发墨而不损笔毫的特点。端砚石有各种天然的绮丽纹理,著名品种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石眼、冰纹、火捺等。早期端砚,取其本色,不作装饰,通常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自中唐以后,尤其宋至明清,日益重视加工,刻意创新,精心雕饰山水、花卉、人物、鱼龙、鸟兽等图纹,使端砚不仅实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 端砚见“工程技术”中的“端砚”。 端砚砚之珍品。因砚石产于广东高要县(古称端州)的端溪斧柯山而得名。端石质坚、幼嫩、细腻、滋润,珍贵的石品有天然花式及罕见的透明晶莹的石眼,成砚发墨而不损笔,油润生辉。产品呈蛋、瓶、神斧、古鼎、古琴及自然等形,多刻饰花鸟、鱼虫、走兽、山水、仿古器皿等图案。 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属石砚,石色发紫。因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古端州)而得名。端砚石质坚硬而细腻,磨墨无声,发墨光润,不耗笔,不耗墨。端砚始于唐而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李贺诗句云:“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端砚石取于肇庆羚羊峡东端溪,以水岩、龙岩、坑子岩、麻子坑、梅花坑、古塔岩、大西洞、半边山、将军山等最为著名。端砚石品种繁多,有青花、冰纹、脂胭晕、翡翠斑、黄龙纹、玉带、石眼等,其中以石眼最名贵(“眼”是端砚石所特有的一种彩色点,这些眼形彩点,日照之下,润水以观,五彩缤纷,似禽鸟之眼,生动活泼)。端砚之雕琢精巧,为历代书画家所喜用,又是极为珍贵之艺术收藏品,具有较高的价值。 端砚 端砚端砚发源于广东肇庆市羚羊峡斧柯山,含矿地层为中泥盆世桂头群下亚群中段碎屑岩层,砚石为青灰色泥质页岩、硅质铁质页岩、含粉砂泥质岩、紫色青灰色泥质岩、紫灰青灰色泥质板岩、青灰带紫色的含硅质的铁质泥质岩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