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臣向皇帝奏事时手里掌的板。用记事。相传始于夏,此后历代沿用。至元代废。明清改用奏折。《礼记,王藻》: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于天子与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礼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既搢必盥,虽有执于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笏度2尺6寸,其中博3寸,其杀6分而去1。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子弟缟带; 并纽约用组3寸,长齐于带。” 《晋书·舆服志》: “笏,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也。绅垂长3尺。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3台5省二品文官之簪之,王、公、侯、伯、子、男、卿尹及武官不簪,加内侍位者乃簪之。手版,即古笏矣。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宋史·舆服志》: “笏,唐制五品以上用象,上圆下方; 六品以下用竹、木,上挫下方。宋文散五品以上用象,九品以上用木。武臣内职并用象,千牛衣绿亦用象,廷赐绯绿者给之。中兴同。”

一种长条形板状手持礼器,一端略窄,用于君臣朝议时,或祭祀。《释名》谓: “笏,忽也,备勿忘也。”朝议国事或行大典时,手持笏版,其上书写记事,以备问对或颂祝。笏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礼记·玉藻》: “笏,天子以璆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 相传笏版始于商汤之时,“出教令以备忘”。武王诛纣后制订礼仪,规定使用等级。现存古代传世之笏,主要是明清两代遗物,多为象牙制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