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笔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笔记

文体名。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其题材亦很广泛。有的著作可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许多领域,但亦可专门记叙,论述某一个方面。其体裁虽产生较早,而正式以 “笔记”作为书名,则始于北宋宋祁。宋氏分该书为释俗、考订、杂说三卷,论者认为比较精详。南宋以来,凡杂记见闻者,常以笔记为名,如龚颐正有《芥隐笔记》,陆游有《老学庵笔记》。笔记的异名,有随笔、笔谈、笔录、日记、札记等,如沈括有《梦溪笔谈》,杨彦岭有《杨公笔录》,洪迈有 《容斋随笔》,叶盛有 《水东日记》,赵翼有《廿二史札记》。其铺写故事,以人物为中心而较有结构的,称为笔记小说。

笔记

又称“随笔”、“笔谈”、“杂识”、“笔录”等。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题材广泛,随笔记录,不拘体例。有的笔记作品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也有的则就某一个方面作专门叙述。部分作品铺写故事,结构较为完整,称笔记小说。正式以笔记为书名,始于北宋宋祁。


笔记

文体。随笔记录之作。体例、题材均无拘束。又称“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其人物、故事较完整者,称“笔记小说”。

笔记

文体名。指随笔记录的文章,结集成书,仍称“笔记”。北宋宋祁著有《笔记》,始以笔记为书名。笔记不拘体例,形式灵活,题材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但也可专门记叙、论述某一个方面。南宋以来,凡杂记见闻者,常以笔记为名,如龚颐正的《芥隐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又有笔谈、笔录、随笔、杂识、杂记等异名,如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杨彦龄的《杨公笔录》、洪迈的《容斋随笔》。有的笔记专门用来铺写故事,记载人物轶事或民间传说,如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称之为笔记小说。此外,古代将散文与辞赋对称时,也称“笔记”。《文心雕龙·才略》云:“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唐欧阳洵《艺文类聚》去:“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所说的“笔记”都相当于“文笔”的“笔”(见“文笔”条),实际上是指散文。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 “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笔记

❶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 (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卒谥景文。著作尚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等。宋祁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关心时事事物,所见所闻,一有心得,即笔录成篇,日积月累,完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曰《释俗》,于当时社会风俗,包括官员服饰、写书用纸、俚语音乐及遗闻轶事等,无不记载。中卷曰《考订》(《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考古》)多正名物音训,裨于小学者为多,亦间及文章史事。下卷曰《杂说》,凡有关治国之道、君臣关系、为人处世等,无不记载,主要是为教子而书。后分《庭戒诸儿》、《治戒》、《左志》、《右铭》几个部分,分别论述,结束全书。这几个部分与上体例不甚相同,《四库全书总目》“未审为祁平日预作,为其后人附入也?”给后人留下一个小小的疑问。书末有宝庆二年(1226)上虞李衎跋,称其书可疑者七事,如以骨朵为胍𦘴,不知朵为字之讹;以鲍照作昭为误,而不知唐避武后之讳;以牛耕始汉赵过,而不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冉耕字伯牛,古犁字文亦从牛;以栘为开而反合,而不知为郁李;以臣瓒为于瓒,而不知郦道元《水经注》称薛瓒; 以朴无樸音,而祁所预修之《集韵》实有蒲候、匹角二切;以卯本柳字,而不知实古卿字等等。李衎所言多中其失,但瑕不掩玉,全书大致考据精详,非他说部游谈之书可比。其中,如论《汉高祖吕后》一条,后为苏洵撰写高祖论所采纳。又如萧该《汉书音义》为颜师古所未见者,亦赖此书存其略。所书有补于史,亦有鉴于后人,可资参阅。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作《笔记》三卷,《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湖北先正遗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三卷,《反约篇》、《榕园丛书》本作《宋景文笔记》三卷,《学海类编》作 《宋景文笔记》二卷,《唐宋丛书》、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笔记》不分卷。
❷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 《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止二卷,取杂事碎语,钞录成帙,略无伦次,惟所载陆完《跋颜书朱巨川告身》一篇,即:“停云馆朱巨川告,刻邓乔二跋。余藏又有陆太宰完题,不及刻,跋云: ‘此唐德宗建中三年六月给授中书舍人朱巨川告身符,年月之上,用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计二十九棵。世传有颜鲁公书。按唐式书符,令史事也。代宗之丧,鲁公以礼、吏部尚书为礼仪使,杨炎恶其直,换太子少师领使事。及卢杞益不客,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是时适在闲局,而其忠义书法,巍然为天下望。巨川欲重其事,特求公书,犹今士大夫得请诰敕封赠,多请善书者操笔,同一意也。米元章书史载朱巨川告颜书,其孙灌园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余以金梭易之,刘泾得余颜告,背纸上有五分墨,装为秘玩。王诜笃好颜书,遂以韩马易去。此书今在王诜处。《宣和书谱》载颜书,亦有朱巨川告,今卷中并无宣和印记,独存梁太祖御前三印,前后压缝有宋高宗乾卦绍兴印耳。……。”此跋为 《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诸书所未收,可以备各家之参考。另外也有一些关于古今人物、事件等杂事的记载,如“太宗白沟河大战,阵亡军士,积骸遍野。上念之,命收其头骨规成数珠,分赐内宫念佛,冀其轮回。又有脑骨深大者,则以盛净水供佛,名天灵碗。”凡此种种,略可窥见史事前后之一斑。此书有 《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笔记

一卷。明连镶(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连镶,字抑武,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安陆县知县。连镶就自己的生平见闻著《笔记》一卷,分为两京旧闻,先辈故实,乡邑旧事,宦游约纪,随手笔余五个门类,书末还附录了一部倭蛮纪略,多是传闻之词。《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列入存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