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篆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篆书

字体名。❶泛指汉隶出现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等。或说为大篆和小篆的总称。
❷指小篆。《说文解字·叙》: “新莽六书……三曰篆书。”此“篆书”即小篆。

062 篆书

古汉字一种书体名称,又称篆文,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起于周末,后来通行于秦国。狭义的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合称,主要指小篆。广义的篆书指甲骨文、金文及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和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字体。

篆书

大篆和小篆的总称。

篆书


❶大篆,小篆的统称。狭义指春秋时期秦国的籀文和秦统一后的小篆,广义泛指汉代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各国的诸种文字和汉代的缪篆 。
❷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

篆书zhuanshu

这个标题概括了甲骨文、古文、大篆和小篆。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笔画多,细而直,结构没有定型,字型具有形象性。从美学角度看,它平直,瘦劲,疏密有致,严整匀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学、古代史的宝贵资料;它标志着汉字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正式诞生。古文(也叫金文)是我国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文的特点是笔画多,宽且粗,行款逐渐固定、工整,多呈方块形,有的甚至画了方格,在格内写字。可见汉字的方块形状是由金文而来。古文是继甲骨文之后较为通行的一种字体, 是汉字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过渡的文字,属汉字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研究古汉字、汉字发展史、研究周商两朝重要的文献资料,它还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篆书(大篆、小篆的统称),是继甲骨文和古文之后的一种字体。盛行于秦代的小篆,相传为秦国丞相李斯等人所创,其特点是笔画粗细均匀,不露锋芒,圆润且有筋力;字形固定,形体工整修长,图画成分减少,符号成分增多;章法平正划一,给人以整齐美。因而小篆的艺术价值较高。后来, 由于书写比较费时费力, 很快被隶书所取代。

篆书

❶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狭义专指籀文和小篆。广义则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和小篆。
❷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参见“艺术”中的“篆书”。


篆书

书体名。广义指隶书以前所有古文字书体及延属,如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小篆和各种杂体篆。狭义指大篆和小篆,如春秋战国通行于秦国的籀文(石鼓文)、秦统一六国后的小篆。参见“语言文字”中的“篆书”。

篆书

书体名。有大篆、小篆二种。大篆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又叫籀文。史书记载:有史籀十五篇,周时史官用以数学童书法,异于古文及小篆,为秦八体书之一。小篆为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称秦篆。秦时以小篆为通用文字。

篆书

篆书

篆书泛指汉代以前的通用字体。秦统一文字之先称 “大篆”,包括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的 “甲骨文”; 铸、刻在金属器物上的 “金文”; 书写在竹、木简牍上的墨迹文字和石鼓文等。其中有的书迹因形象特点而得名,如 “鸟虫篆”、“蝌蚪篆” 等。秦统一六国后对各种诸侯国的文字进行了搜集整理,规范为易识、易读、易写的小篆体。当汉代隶书取代篆书而成为通用书体之时,篆书开始走向衰微,逐渐发展为具有装饰趣味的艺术书体。

篆书

篆书泛指汉代以前的通用字体。秦统一文字之前称“大篆”,包括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铸、刻在金属器物上的“金文”;书写在竹、木简牍上的墨迹文字和石鼓文等。其中有的书迹因形象特点而得名,如“鸟虫篆”、“蝌蚪篆”等。秦统一六国后对各种诸侯国的文字进行了搜集整理,规范为易识、易读、易写的小篆体。当汉代隶书取代篆书而成为通用书体之时,篆书开始走向衰微,逐渐发展为具有装饰趣味的艺术书体。

篆书

一种字体。汉代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包括大篆、小篆。大篆广义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上专指籀文。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多为诸侯列国之物,各诸侯国的金文基本沿袭西周晚期金文的体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并带有特殊装饰性的美术体。但这不是文字发展的主流,社会广泛通行的字体应是沿着西周金文朴质简便的书写方式发展下来的。籀文,也称大篆,相传始于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史籀。他编写了一部教幼儿识字的课本,名为《史籀篇》,包括大篆15篇书。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保留了六国古文500多个,小篆字形9353个,籀文225个字,即是《史籀篇》中的字,籀文一直流传到汉代。汉人为了区别当时尚存的六国古文和秦代小篆等古文字,便将其中的文字称为籀文。小篆,亦称秦篆,是通行于秦代的正规书体,以大篆为基础,经过省减,形成形体竖长,宽博谨严,匀圆齐整,骨劲肉丰的小篆。魏正始四年(公元243年)的三体石经中仍以小篆为标准字体。秦代丞相李斯为小篆书法之祖,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台刻石》等,《泰山刻石》刻于公元前219年,原石现仅存9个字,现藏于山东泰安岱庙。《琅台刻石》刻于公元前219年,原石现存13行约86字,残石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