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祭器,祭祀时用以盛食物。铜制,圆形,有盖,下有圈足。《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供簠、簋,实之陈之。”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按周制,鼎、簋以等级相配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古代食器。作为礼器常用于祭祀或丧葬。其质地,据《考工记·瓬人》: “瓬人为簋。”最初当为陶制。其形状很象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但也有有耳或方座的。按先秦时期的分法,簋是用来盛黍稷的,《仪礼·聘礼》: “堂上八簋,盛黍稷。”又《公食大夫礼》: “正馔设黍稷八簋。”《诗经·小雅·伐木》也有“於粲洒扫,陈馈八簋”之句。簋后来也用于进餐。古人吃饭时先从甗中把饭盛到簋里再食用。如《韩诗外传》卷三: “昔者舜甑盆无膻,而下不以余获罪; 饭乎土簋,啜乎土型 (同铏,盛羹的器皿),而工不以巧获罪。”

金文作“𣪕”。食器。陶制或青铜制。圆形、圈足,无耳或有两耳、四耳,也有带方座和盖的。陶簋新石器时代已见,商周盛行。青铜簋出现并流行于商周,是重要的礼器,与鼎相配使用。

簋□gui

西周早期铜食器。1982年武功县游凤乡(今游凤镇)黄南窑村南一土圹墓中出土。通高17.2厘米,口径24.9厘米,腹深13.9厘米,重4公斤。簋敛口侈沿,下腹微鼓。兽首曲形双耳,无珥。口沿下饰夔纹,云雷纹填底,前后置牺首一对。圈足饰夔龙纹组成的饕餮纹,亦用云雷纹填底。腹部饰菱形方格乳丁纹,器内底铸一“”字,当为族徽。保存完好。现藏武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