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簪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簪笔zānbǐ

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将笔插于冠或发际,以备书写。始于先秦,在汉代形成一种制度,笔仅做装饰用。晋以后,簪白笔制度不再行时,所以笔杆变短。宋代着朝服时,有一种立笔的形制,即在冠上簪以白笔,削竹为笔干,裹以绯罗,用丝作毫,拓以银镂叶而插于冠后。此本为古代珥笔之意。《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唐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汉书·赵充国传》:“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汉书·昌邑王刘贺传》:“(刘贺)衣短衣大袴,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手版即古笏矣。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隋薛道衡《从驾幸晋阳》诗:“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康熙七年,内秘书院侍读学士熊赐履奏准,请遴选儒臣簪笔左右,圣躬一言一动,书之简册,以垂永久。”

簪笔(宋李公麟《九歌图》)

簪笔

汉代案牍吏的一种特有的杂佩。为了在正式场合作记录,最早文吏把笔插于右耳边,随时备用,并无装饰之意。后来逐渐形成制度,作为诸台御史之吏的正式佩饰,而丧失其实用性。山东沂南汉墓曾出土簪笔奏事之吏石刻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