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对。人类精神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包括:1.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发展规模和水平。2.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这部分主要由社会制度所决定,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它与物质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参见“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表现。 精神文明的内容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科学、文化方面。这方面的成果直接同社会物质生产相联系,直接反映物质文明的程度,并为物质条件所制约。它指的是社会文化事业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反映和指导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能,也包括为各种社会文化事业服务的先进设施、机构和组织方式; 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文化事业的活动及其成果等等。党的 “十二大” 对此也作了明确的阐述: “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是思想、政治、道德方面。这一方面不直接同社会物质生产相联系,而是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相联系,由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又为该社会制度服务,维护该社会性质。它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方面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了反映在政治、法律、道德、科学、宗教、哲学中的积极思想成果,也包括了反映在人们的理想、观念、信念、价值结构、情感情绪、习惯、思维方式等等中的积极思想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中的精华部分。对此,党的 “十二大” 报告指出:“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概括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 精神文明发展受物质文明的制约,由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反作用。同时精神文明内容的两个方面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贯通和共同发展的。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表现。精神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精神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 ❶教育、科学、文化方面。它包括社会文化事业方面的积极成果,也包括反映和指导社会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能,以及为各种社会文化事业服务的先进设施、机构和组织方式; 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文化事业的活动及其成果等等。这方面的成果直接同社会物质生产相联系,直接反映物质的文明程度,并为物质条件所制约。 ❷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它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方面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了反映在政治、法律、道德、科学、宗教、哲学中的积极思想成果,也包括了反映在人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情感情操、习惯、思维方式等的积极思想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中的精华部分。这一方面不直接同物质生产相联系,而是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相联系,由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又为该社会制度服务,维护该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1980年12月,邓小平在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 “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 (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这就实际上已经把精神文明建设概括为两个基本的方面,即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二大也明确阐述: “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它既是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 这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并指出两者之间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