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系统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系统论见“哲学”部分“系统论”。 系统论以系统的科学概念为指导,用数学方法描述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以求取最佳效果的科学理论。由20世纪4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研究发展而形成。研究适合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撇开系统的具体物质运动形态,以抽象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与要素、以及整体性、最优化等基本原则。由于各科学家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系统理论用来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其中包括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参量型系统理论等。由于运筹学、模糊数学等数学理论的涌现,系统论已成为可以定量化的科学,获得广泛的应用。 系统论见“哲学”中的“系统论”。 系统论研究各科系统的一般活动规律的学科。193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思想。20世纪40年代以后,系统论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系统论把研究对象当成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提出一系列崭新的范畴,如: 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整体性和加和性、机械化和集中化、终极性和等终极性、等级结构等。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的核心。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凑合,而是有机结合,因而具有特定的整体性功能。系统论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信息论方法、反馈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目前,系统论已突破了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 系统论本世纪4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目前一般认为它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如控制论、信息论、集合论、决策论、排队论等)、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以及系统方法的应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