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0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少从挚恂游学。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郑玄、卢植、马日䃅等皆出其门下。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孝经》、《论语》、《烈女传》、《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地。他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陈饰华丽,常坐高堂之上,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南北朝的破弃礼教,时兴清淡有一定影响。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曾经向当时的名儒挚恂学习。挚恂很欣赏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安帝时他担任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他为人正直,因上《广成颂》讽刺外戚,被罚10年内不得升任。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为得罪大将军梁冀,被诬陷而免去官职,流放朔方。后来得赦,复为议郎,重在东观著述,最后以病辞官。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历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曾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郑尝设馆授徒千余,著名学家卢植、郑玄皆出其门。另著赋、颂、碑、诛等21篇。曾为汉律作章句注释。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遍注《周易》、《论语》、《尚书》、《毛诗》、《三礼》、《孝经》等经籍,促使古文经学走向成熟。另对《老子》、《淮南子》等作注疏,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亟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明人辑《马季长集》。参见“文学”、“法学”中的“马融”。 马融79—166东汉文学家。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先后任安帝时校书郎、桓帝时南郡太守。东观秘籍、儒家经典及《淮南子》、《离骚》等,或校或注,均有涉猎。以《长笛赋》较有名。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才高博洽,曾遍注儒家经籍及《老子》、《淮南子》等,均已佚。善文赋,以《长笛赋》较著名。明代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马融76~166ma rong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今兴平市东北)成欢里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东汉教育家、经学家、文学家。安帝时(107~125),任校书郎中、议郎,典校东观秘籍。桓帝时(147~167),任南郡(治今湖北江陵县)太守;后自请免职,于扶风齐家庄讲学。不拘礼,喜弹奏。遍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三礼》《论语》《孝经》《列女传》,兼注《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臻于成熟。著有《三传异同说》。有赋、颂等21篇,以《长笛赋》驰名,昭明《文选》有录。明人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清代马国翰《玉翰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从名儒挚恂学,深受器重,以女妻之。初应邓骘召,拜郎中,校书东观。时邓太后临朝,以讽谏遭禁锢。太后卒召还郎署, 历武都南郡太守, 复为议郎,重在东观著述,后以病去。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尝著《三传异同说》;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 又兼注 《老子》、《淮南子》、《离骚》等。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下。弟子均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因初惩于邓氏,不敢复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世人所羞。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均有辑录。所著赋、颂等二十一篇,有集亦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初任校书郎,在东观典校秘书。因上《广成颂》,言文德、武功不可偏废,得罪邓太后,十年不得升调。安帝亲政后,召为郎中,转任议郎、武都太守。桓帝时为南郡太守,遭大将军梁冀迫害,流放朔方。后遇赦复任议郎,再入东观著述。曾遍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得到发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奏、表、七言、琴歌、对策、遗令21篇。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曾任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他博通经籍,知识渊博,因触犯外戚邓氏,滞留东观10年,典校秘书和从事著述。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等。《左氏春秋》已有贾逵、郑众两家注,各有特色,他未另作训释,而著《三传异同说》。除注群经外,他还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他教授学生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是他的门徒。他遍注群经,教授门徒,扩大了经学,尤其是古文经学的影响。他的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等21篇,有集,已佚。明张溥辑有《马季长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