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紫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紫薇crape myrtle

Lagerstroemia indica,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 = 2x = 50。紫薇在中国栽培已有1500余年历史。唐代就已作为奇花异木栽植于皇宫、官邸。《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开元元年(713),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紫薇在当时成为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官的代名词。唐朝白居易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宋代杨万里诗赞:“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红无百日,紫薇常放半年花”。至今昆明、苏州、成都仍保存有500年至700年的古紫薇。高可达10m。树皮呈长薄片状,剥落后树干光滑,小枝略呈四棱形,常有狭翅。单叶对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3~7cm,具短柄;圆锥花序着生当年生枝端,花呈红、粉、堇、白等色,径3~5cm,花瓣6,边缘皱,花期6~9月,蒴果近球形,种子有翅,果熟10~11月。
紫薇品种约40多个。分为二系四类:即紫薇系、南紫薇杂种系和银薇类、堇薇类、红薇类、紫薇类。
紫薇系的品种全由紫薇(L. indica)演化而来,具典型紫薇特征,此系类型较多,品种丰富。南紫薇杂种系由紫薇与南紫薇(L. subcostata)杂交而来,花小、粉红、果小、叶较小,花具紫薇与南紫薇中间性状,开花繁密。
紫薇原产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是其分布和栽培中心,广布于长江流域各地。湖北、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低海拔山坡及林缘地带仍有野生。紫薇是本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种。栽培分布中国北至北京、太原及辽南部分沿海城市,东至青岛、上海,南达台湾和海南,西至陕西、四川等省;日本、朝鲜半岛、意大利也较多;近年美国、南欧及非洲部分地区也渐多栽培。喜温暖气候,耐热,有一定的抗寒性;喜中性偏酸土壤。当年生枝开花,花期长。抗污染,生长季节每千克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硫10mg。用播种、扦插、分蘖、组织培养等法繁殖。一般采用春播,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播种苗当年开花。只要保湿和夏季适当遮荫,新老枝、甚至老干均能扦插成活,成活率可达90%~95%。春季要施基肥,5~6月份施追肥。这样,可促进花芽分化与形成。紫薇花序长短、花朵大小与修剪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紫薇要适当重剪,以促进萌发粗壮而较长的枝条,从而得到满树繁花的效果。在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紫薇易染煤污病、白粉病和蚜虫。
紫薇可在各类园林绿地中种植,也可用于街道绿化。同属植物约50余种,中国现有18种,常见观赏种还有:大花紫薇(L. speciosa),别名大叶紫薇。叶长10~25cm,花径5~7cm,花序较长,花色艳丽。本种系从东南亚引入,抗寒性不强,广东栽培较多。南紫薇(L. subcostata),原产中国,花小,白色,开花繁密。抗寒性较强。在长江流域栽培较普遍。福建紫薇(L.limi),树干粗糙,树皮具深裂而不驳落。花大、叶大,淡紫色。6月开花。产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湖北等地。

紫薇common crape myrtle

Lagerstroemia indicaL.,又称百日红。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亚热带地区。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均有生长和栽培。树皮薄片状脱落,露出青灰色光滑内皮。枝多扭曲,幼枝四棱形。叶对生,枝上部近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几无柄。圆锥花序顶生,花期长,7~9月间陆续展花,红色或粉红色,花瓣圆而皱褶。蒴果椭圆状球形。2n=50。喜光而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旱力强,畏涝,萌芽和萌蘖力强,耐修剪、整形。扦插、分株、播种繁殖。为重要的夏季开花树种。实生种花色异常丰富,栽培的有银薇、翠薇等变种和品种。

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小乔本。株高可达9 m。小枝呈四棱状。单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长2.5~7 cm,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全部落完。圆锥花序顶生,花径3~4 cm。蒴果近球形,6瓣裂。有红薇、银薇和翠薇3个变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