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红与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红与黑》

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司汤达著。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八三○年纪事”,但实际反映的是1814~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
小说主人公于连为锯木工场主的儿子,从小野心勃勃,渴望金钱、权势,崇拜拿破仑,但在当时,个平民子弟凭靠自己的努力永远无法爬上将军的高位。他转而寄希望于教会,并以精通拉丁文而得到西朗神父的器重,被介绍给维立叶尔城市长德·瑞那先生府上当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暧昧关系,事败出走贝尚松,转入神学院。他的才干深得彼拉院长赏识,经院长推荐到巴黎担任宫廷保皇党人木耳侯爵的私人秘书。于连很快得到侯爵的信任和重用,成为保皇党上层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忠实爪牙,并参与其复辟卖国的政治阴谋活动。侯爵的女儿玛特儿对他一见钟情,两人签订了婚约,迫使侯爵赠给他贵族封号、军衔、金钱和土地。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德·瑞那夫人在教会特务的威逼下写来一封告发信,使于连平步青云的美梦成了泡影。异常气忿之下,他开枪打伤了德 ·瑞那夫人,因而被捕受审,被判处绞刑。
《红与黑》是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和政治小说。它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1830年前后法国的社会面貌,真实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既勾结又争斗的复杂关系与罪恶阴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成地塑造了典型人物于连形象,通过细致的心理分析揭示了主人公复杂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的命运,但同时也宣扬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司汤达像

红与黑

长篇小说。斯汤达作。1830年发表。以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于连一生的奋斗和悲剧命运的描写,再现王朝复辟时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作品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红与黑

长篇小说。法国批判作家司汤达著。主要反映法国国王政复辟时期贵族社会的生活和阶级矛盾。主人公于连是一位木材商之子,从小野心勃勃,梦想做个拿破仑式人物,立功战场。但在当时,作为一平民,要想进入上层社会,谈何容易。而神职,作为唯一可行之路,成为他的目标。他为了向上爬,引诱并驯服了市长夫人。正当他们打得火热之时,风声却传遍了整座城市。于连只好进入布占逊神学院。而在此时,由于校长毕拉尔神父极力推荐,使得于连一跃而为巴黎的大贵族,并出任政界名人拉莫尔侯爵的私人秘书。于连到了巴黎之后,开始在社交界广交朋友,并赢得了侯爵之女玛蒂尔德公主的欢心,于连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那股傲骨凛然,精力超凡的气质,使公主顾不得于连的地位低下,而委身于他。事后,她发现已怀有身孕,便强迫侯爵答应她与于连的婚事。深爱女儿的侯爵,无耐答应了女儿的婚事,并委任于连为轻骑兵中尉。婚期将至,一封毁谤于连而署名雷娜尔夫人的信函寄到了侯爵手中。而此时的于连,因即将到来的成功而在一刹那间粉碎,而恼羞成怒。最后,由于他枪伤市长本人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小说通过于连的一生,暴露了贵族和僧侣的反动,以及在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统治者在剧烈交替的变动时代中,一位平民青年的野心。它也显示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腐朽。是一部彻底批判的巨著。

《红与黑》

1827年法国 《司法公报》 上登出了一则社会新闻: 青年家庭教师裴尔特与女主人有染,后来又在一种妒恨和绝望的冲动下杀害了她。法国作家司汤达 (1783—1842) 利用这个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 《红与黑》。
《红与黑》 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杰出作品。作者被誉为法国以至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小说描写一个名叫于连·索黑尔的外省青年,出身低微,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他在当地市长家中当家庭教师时,勾引上主人的年轻妻子,后来又在巴黎勾搭一个贵族小姐。市长夫人出于嫉妒,揭穿了他的丑行。他一怒之下,开枪打伤了市长夫人,法庭以预谋杀人的罪名判处他死刑。主人公于连是当时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上流社会的迫害与影响,个人的孤傲与野心,是于连悲剧的根源。这部小说的魅力还在于作者颇费匠心地赋予小说以浓厚的政治色彩。小说原名 《于连》,后改为 《红与黑》。其中的 “红” 指法国士兵的红色军服,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 指复辟时期僧侣的黑衣,代表封建教会势力,这一书名本身暗示了两大对立阵营的尖锐冲突; 司汤达把 “1830年历史纪实” 作为小说的副标题,意在突出小说的时代精神。小说围绕着于连短暂的一生,从外省小城到首都巴黎,从神学院到保王党集团,从爱情生活到秘密政治活动,鲜明地勾画出了19世纪20—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深刻地揭示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最后阶段法国社会各阶层错综的矛盾关系。这一切都表明 《红与黑》 在本质上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小说。
司汤达生前,《红与黑》 没有引起广泛重视,但他小说中的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描写最终取得了法国和各国人民的承认。在中国,《红与黑》 以及司汤达的其他作品都有多种译本。

《红与黑》

长篇小说。法国斯丹达尔著。素材取自当时地方司法公报上刊载的一件谋杀案。情节主线围绕着外省小资产阶级青年于连的两次爱情经历及其个人奋斗与失败展开。于连最初在故乡维立叶尔市市长德·瑞拉家任家庭教师,与德·瑞拉夫人相爱,后因上层社会的谗言被迫离去。于连改由宗教道路往上爬,过着二重精神生活。后到巴黎,被引荐为首都反动势力首脑木尔侯爵的私人秘书,很快取得主人信任,并赢得了侯爵小姐玛特儿的垂青。正当他踌躇满志时,侯爵接到德·瑞拉夫人的控告信。在希望破灭的激情情绪中,于连枪伤了德·瑞拉夫人。最后被绞死。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复辟王朝末期的复杂政治斗争,塑造了一个顽强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具体描绘了其心理世界的复杂变化,是一部优秀的社会政治与心理小说。有中译本。

《红与黑》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30年。取材于当时《司法公报》上刊登的一则情杀案。讲述一个出身低微、由外省到巴黎的青年人于连的生活经历,他从底层跻身上层贵族社会所进行的一系列冒险活动。最终以死刑结束了奋斗的悲剧。小说重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所以它的副标题是《1830年的历史纪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