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特干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约特干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市西10公里处的约特干村。范围以该村为中心,包括村北的海勒其村和村南的卡尔谢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很厚的洪积层下,距地面约3—6米。表面全是耕地,不见任何形迹,仅在喀拉喀什河支流谷断崖和沟谷内稻田水渠边,看到很多坍下和冲积的红色、灰色陶片。还发现小金鸭子和“乾元重宝”钱币。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许多鸭子与此出土的金鸭形态相似。安西榆林窟第25窟中盛唐弥勒变壁画中的水鸭,亦与此相同,可见该遗址的金鸭与佛教艺术有关。此外还发现一些人面形陶片和陶器残口、残柄等。 约特干遗址位于城西10公里的春花乡。和田,旧写作“和阗”。汉时和田附近地区为于阗国,西汉至唐皆称于阗,唐为安西都护府下毗沙都督府及于阗镇(军事据点)的治所。隋唐之时,民族关系和睦,于阗与中原往来密切。据考证,约特干属公元三至八世纪遗址,也有认为是古于阗国都。遗址处于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之间,文化层被掩埋在3—6米厚的洪积层下,发现过陶器、兽骨、玉料、金饰等。陶器质细,多为动物或人形,造型优美。据记载,约特干的佛像,及部分佛教建筑上,也都贴有金片。遗址尚待正式考古发掘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