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纪效新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9 纪效新书

明代戚继光军事专著。书中收有《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著 《剑经》、其自编 《拳经》32式图诀等,是研究我国武术及其历史的重要文献。后出的《武备志》、《三才图会》均转载此书。朝鲜以此书为蓝本编《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家平山行藏曾将此书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纪》、《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081 纪效新书

明代以论述练兵为主的著名兵书。戚继光为把战斗力不强的明军,训练成适应抗倭斗争需要的 “节制之师”而编撰的。全书有卷首1卷,正文18卷,插图250余幅。在卷首之 《自叙》 中解释书名说:“夫曰: ‘纪效’,明非口耳空言; 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即强调 “学用一致”而反对“徒支虚架”。书中主张:严明号令,整顿军纪,边战斗,边训练;还主张理论结合实际,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原则。书中阐述的阵法与战法以及行军立营等,是在吸取古代阵法、战法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敌情(倭寇)、地形(江南)、火器等特点,有所创新的。如创造性地制定了“鸳鸯阵”与“三才阵”等攻守兼备的阵式,已接近于近代散兵群、散兵行的形式,鲜明地标志着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特点。在战法上也有了开进、展开、野战进攻、合围、逐次抵抗等近代战法和行军、宿营、侦察、警戒等各种战斗勤务,以及物资保障等,明显看出有继承,有创新。书中还体现了作者以严治军,寓严于教,严中有慈的带兵特点。由于书中强调“实用有效”,反对徒支虚架的形式主义,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后的影响也是颇大的。

纪效新书

兵书名。十八卷。明戚继光撰。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进太子太保(详见戚继光条)。该书是其任浙江参将时,前后分防宁波、绍兴、台州、金华、岩州诸处练兵备倭时所作。首为申请、训练、公移三篇。次为或问。其下十八篇为束伍、操令、阵令、论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各系以图而为之说。皆阅历有验之言,故曰纪效。

纪效新书

书名。为明代戚继光所著兵书。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又字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十七岁从军,是明代抗倭名将。《纪效新书》是他在东南沿海平倭时练兵和作战的经验总结,故称“纪效”。此书除军事上的练兵、冶械、战阵等内容之外,就是关于武术的内容。枪法上收录有 “杨家六合八母枪法”,棍法收有俞大猷的《剑经》,拳法集中了各派优秀拳技自编为三十二式,并作了图解。书中的“长兵短用说篇”、“比较武艺赏罚篇”和“拳经捷要篇”里,他提出了枪、棍、拳、刀的各种要诀,主张实效,反对虚套,对当时的武术状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记述,提出了许多精辟论述,对后世的武术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书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初版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形成多种版本:周氏十八卷选本,王象乾十四卷本,江氏明雅堂本,永怀堂葛氏本,广东军政掌印署本,楚藩本等等,内容不尽相同。朝鲜的《武艺图谱通志》是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的,日本刊行的《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 等也是此书的不同书名。

纪效新书

军事训练类兵书。十八卷(校订本十四卷)。明戚继光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今属山东省)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嘉靖三十四年(1555)任浙江参将,防守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地,练兵抗倭。召募当地农民、矿工等青壮年三千人,严加训练管束,又精求更置战舰、火器,由是一军特精,成为抗倭主力,“先后九战皆捷”,“戚家军”名闻天下。后移师闽粤,历任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总兵,与俞大猷合作,歼灭广东倭寇,解除了东南倭患。他治军以严号令、信赏罚著称。隆庆元年(1567)调守蓟州,镇边绥疆十六年。晚年遭排挤至广州,逾年即谢病罢归。三年后夺俸,遂卒。作者既有丰富的用兵实践,又深谙兵法,在军事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作者在官浙江参军期间练兵治军的实践中体会到“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书名“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非泥之法,合时措之宜也”。书成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此外还著有《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有原本和校订本两种差别较大的版本系统。原本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三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作者分别写给总督军门胡宗宪和提督军门阮鹗的两份公文,提出了当时沿海防守军队在对倭寇作战以及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对改进这些问题的设想。另一篇《纪效或问》以问答形式表述对现有军队编制、训练、作战形式等问题的诘难和辨疑。正文卷各一篇,依次为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十八篇。汇集了选兵、操练规则、军纪、训练步骤、行军和驻营纪律、军器操练条例、旗帜番号制度等内容。一篇之中或分若干专题,如“束伍”篇再分选兵、授器、车伍、器械、杂流匠役、旗帜等。书中附有各种阵式、兵器、习艺姿势、腰牌形制等二百五十余幅插图。校订本系戚继光调任广州镇粤时亲手雠校,刊于军中。该本吸收《练兵纪实》的精华,补充了新内容,分卷十四,卷各一篇,依次为:束伍、耳目、手足(三篇)、比较、营阵、行营、野营、实践、胆气、舟师、守哨、练将。
《纪效新书》由平时训练士卒的条例汇辑而成,为便于士卒理解和接受,“其词率如口语,不复润饰”,语言通俗易懂,晓喻道理能动之以情,如《禁令篇》说:“凡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这银分毫都是官府征派你地方百姓办纳来的。你在家那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情真意切。《纪效新书》较充分地反映了戚继光练兵抗倭的军事思想,特别强调从严治军,格外注重军队纪律,严禁士卒掳杀奸淫,扰乱百姓。主张赏不避仇,罚不避亲,“恩威兼著,情法相融”。重视兵源的质量,“兵之贵选”,“其法惟在精”,挑选体格健壮、品性忠厚者入伍,并“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在军事训练方面,强调按实战要求,从严从难,反对脱离实战的虚花法。做到“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规定“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要求将领不仅通晓韬略,指挥得法,亦须练就高超武艺,能披坚执锐,亲陷敌阵,以激发士卒患难与共的斗志。作者对沿袭二百年的官军操练程式进行改革,创造了“鸳鸯阵法”。认为敌情千变万化,地方、人情、风气之异,古今决无可重合,不能照搬现成兵法,须分析各自特点,用其所长,把握传统兵法的神髓。书中所述训练方法,反映了火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作战特点,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和军事史研究价值。
十八卷原本系统现存的版本主要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梦麟刻本、明书林江殿卿明雅堂刻本、明傅少山刻本、清嘉庆九年(1804)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许乃钊刻本等。《四库全书》和《学津讨源》等丛书也收入此书。十四卷校订本系统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李承勋刻本、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福建布政使刻本等。此书流传海外,在日本亦有日本宽政十年(1798)江户书林须原屋伊八刻本。

纪效新书

中国古代兵书。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时练兵和作战经验总结,因称“纪效”。18卷,正文凡18篇,均附图说,卷首有序《或问篇》。所录“杨家梨花枪”、《剑经》、《拳经》皆武术名作。


纪效新书

中国古代兵书。明代戚继光著。全书十八卷,插画250余幅。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卷首有《或问篇》作为总序,为全书理论的精华。此书为作者东南沿海平倭寇时练兵和作战经验的总结,故称“纪效”。

纪效新书

中国古代兵书。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任参将时为编练军队打击倭寇而著。他在此书序言中说:“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兵)法,而不(拘)泥于(兵)法,合时措之宜也。”其主旨是“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此书的军人伦理思想也很丰富。作者认为,选兵不能仅以“丰伟”、“武艺”、“伶俐”为条件,更要看是否勇敢和朴实,指出:“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油滑之人”, “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要有“胆气”,“兵无胆气,虽精武无所用也”。作者继承历史上法兵家从严治军的传统,重视士兵的道德修养,认为“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故操手足、号令易,而操心、性、气难。有形之操易,而不操之操难。能操而使其气性活泼,义必须收其心,有所秉畏兢业”(《纪效新书·总叙》)。他把明白号令、服从节制做为士兵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要求士兵“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夜看高招红灯”,“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金鸣不止,也要依令退回”(《号令篇》)。“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谕兵篇》)。进而指出,只有士兵有了武德,才能把军队训练成为精锐之师。本书通俗易懂,说理深刻,并配有插图,在军人伦理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纪效新书

十八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今山东蓬莱) 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指挥使,署大宁(今河北保定)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继承父职,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继光年二十八,改佥浙江都司。旋因总督胡宗宪荐,任宁绍台参将。时朝廷武备废弛,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八年十月,至浙江义乌募兵,义乌素称民风强悍,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号为“戚家军”。在浙江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此后会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剿灭福建、广东倭寇。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宁、保定四镇练兵,职权与总督同。戚继光在蓟练士卒,备边事,数十年间蓟门宴然。《明史》本传称“继光更历南北,并声著。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是书乃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前后任浙江总兵时所著。“夫曰 ‘纪效’,明非空言;曰 ‘新书’,所以明其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首为二篇《公移》,一曰《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一曰 《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一篇《或问》。“盖为当时文臣发也” (《四库提要》)。明代官场积习,己在事中,则攘功避祸,以身之利害为可否,以心之爱憎为是非。己在事外,则嫉忌成功,恶人胜己。故继光为之反复辨论,其意在此。正文十八篇,依次为《束伍篇第一》,自注云:“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者,治兵之纲也。束伍者,分数之目也。故以束伍为第一,由此而十万一法,百阵一化,咸基于此。”以今言述之,谓选好兵,配备好各种武器,编好队伍,是进行训练的基础。《操令篇第二》,述束伍既明,即当练习号令,熟悉号令,步调一致,此为取胜之本。《阵令篇第三》,述训练士卒熟悉和执行作战条令。《谕兵篇第四》,谕令士卒熟悉禁令。《教官兵法令禁约篇第五》,述官兵应知之内务条令。《比较武艺赏罚篇第六》,言比较武艺,务学实敌本事,不许学“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第七》,述训练士卒熟悉有关行军、野营的条令。《操练营阵旗鼓篇第八》,言实战训练。案本篇为全书最重要的一卷。戚继光在抗倭作战时使用的各种阵法和战法,咸集于此卷。《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编第九》,述训练士伍在敌前运动时应遵守的诸种条令。《长兵短用说篇第十》,述长枪等兵械必短用及诸般用法。《藤牌总说篇第十一》,述藤牌的诸般用法。《短兵长用说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捷要篇第十四》,诸篇具体述弓弩、拳术的训练。《布城诸器图说篇第十五》,言营地戒备和诸种火器,如鸟铳、子母炮、佛狼机、火箭等的使用法。《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作者有鉴于 “东南人不知兵,旗无法制,率如儿戏。或轻难视远,或重难执驰,方色混乱,不可辨认。面临阵分合,更与旗无干。”故详言旌旗、金鼓作战的原则,以救其弊。《守哨篇第十七》,言岗哨、侦察与报警训练。《治水兵篇第十八》,言训练水兵在海上与倭寇作战。是书意在宣谕军众,故语言极其通俗,“率如口语,不复润饰。”书中图文并茂,便于学习。此书 “可谓深明形势,不为韬略之陈言”(《四库提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远传日、韩等国。此书现存最早刊本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书林江殿卿明雅堂刻本,藏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故宫博物院藏同年徐梦麟刻本。另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年(1592),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14卷刻本,北京图书馆等有藏。新刊本有马明达点校本《纪效新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2月版)。

纪效新书

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所撰重要军事著作。是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浙江任参将时写成的。全书有卷首和正文18卷,近8万字,附插图250幅。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兵)法,而不(拘)泥于(兵)法,合时措之宜也。”又说:“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了,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这是全书的主旨。卷首集中了全书的理论精华。包括两篇《公移》,用论辩的形式反复阐明在抗倭战争中练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篇《纪效或问》,则以问答形式,集中说明练兵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正文的篇目是:《束伍篇第一》,主要讲选兵、分发武器和编队的原则和程序;《操令篇第二》,主要讲使新兵熟悉军队中各种号令;《陈令篇第三》,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和执行作战条令;《谕兵篇第四》,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禁令(纪律条令);《法禁篇第五》,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内务条令;《比较篇第六》,主要讲比较武艺,《行营篇第七》,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有关行军、野营的条令;《操练篇第八》,主要讲进行战斗训练;《出征篇第九》,主要讲训练部队在敌前运动时应遵守的规则;第十卷至第十四卷为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篇,主要讲使用各种兵器进行对阵训练,以及使用弓弩训练、拳术训练;《布城诸器图说篇第十五》,主要讲营地戒备器械和各种火器的使用;《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主要讲训练部队熟悉以旌旗、金鼓指挥作战的法则;《守哨篇第十七》,主要讲岗哨,侦察与报警训练;《治水兵篇第十八》,主要讲训练在海上与倭寇作战的水兵。该书记录了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从事练兵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作者当时练兵和作战的经验总结,其最大特点是“实用有效”。该书在当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某些思想,如反对“花枪、花刀、花棍、花叉”的形式主义,强调主将要精通技术、武艺、器械、装备等业务,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