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纳女也称 “致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婚姻礼俗。“纳”为致送之义,“女” 即女子。“纳女”是一种婚礼形式,即女方家把女子送到男家。纳女起源于先秦时期。“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酒’。”(《礼记·曲礼下》) 东汉郑玄注曰:“‘纳女’,犹致女也。婿不亲迎,女之家遣人致之。此其辞也。姓之言生也。天子皇后以下百二十人,广子姓也。酒浆、埽洒,贱职之职。”贾公彦在注疏时也说:“纳,犹致也。致者,婿不亲迎,则女之家三月庙见使人致之而为辞。姓,生也。言致此女备王之后妃以下百二十人,以生广子孙,故云姓也。于国君曰‘备酒浆者,致女于诸侯也。酒浆是妇人之职也,故送女而持此为辞,转卑不敢言百姓也”,“《诗》云:‘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是也。于大夫曰备埽洒,弥贱也。不敢同诸侯,故不得言酒浆也。惟及大夫不及士者,士卑故也。诸侯功成得备人妾,重国广嗣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