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纳言官名。史见于尧舜时期。掌宣传王命和百官之言达于上。《尚书·尧典》: “帝曰: 龙! 朕堲殄行, 震驚朕师。命汝作纳言, 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周秉钧易解: “纳言,官名。郑玄曰: ‘如今尚书管王之喉舌也。’惟,命令之词。允,信也。晚出 《孔传》 曰: ‘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纳言nàyán汉代尚书巾帻后部的接口。别为一层,垂直而下,高三寸。代指“纳言帻”,亦借指负责进谏的官员。《后汉书·舆服志下》:“至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纳言官名。北周初,有御伯中大夫2人,掌出入侍从,隶天官府。武帝保定四年 (564) 改御伯为纳言,职同侍中。随因避文帝父名讳,改侍中为纳言,置2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掌侍从献替,赞相礼仪,出纳帝命。炀帝大业十二年 (616) 改为侍内,唐初置纳言,高祖武德四年 (621) 复为侍中,置2人。参见“侍中”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