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义科举考试所用文体之一。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始于宋代,又称作“大义”;明成化之后,演变成为一种固定的八股文体。参见“八股文” 条。 经义❶经书的义理。 经义科举考试文体之一。又称“大义”。即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之义理。始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此前,唐及宋初皆试帖经、墨义,无非是死背经文及注疏,弊病甚多。为选择“通经致用”的人才,王安石建议罢帖经、墨义,改试经义,为神宗所采纳。对于封建国家造就、选拔人才,不为无补。然后来亦发生一些流弊。至南宋后期已形成固定格式,分破题、接题、小讲、缴结、官题、原题、大讲、余意、原经、结尾十部分,而且多用对偶,篇幅较长。这种固定的格式,至元代变为八比文,至明,更演变为八股文。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