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危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经济危机jingji weiji

亦称经济恐慌。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地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大量的商品找不到销路,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被破坏,利息率急剧上升,股票行情猛跌。有些资本家甚至用销毁商品的办法来处理过剩商品。其中生产下降和失业者激增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标志。
经济危机所暴露的生产过剩,并非是生产的商品真正超过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生产得太多了。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就已经存在。因为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买卖脱节的现象就会出现。而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买卖脱节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出现。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不发达,商品交换的数量少、范围小,经济危机还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这种可能性才变成现实。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各种比例,特别是生产与需要的比例经常失调,这种比例失调以极其尖锐的形式爆发出来,就表现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表现为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地爆发的,因而决定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开始的这个期间,就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每个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下一个周期的起点,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由它引起的其他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强制地暂时解决各种矛盾的手段。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

经济危机

又称“经济恐慌”。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地发生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生活的混乱和恐慌。生产过剩是其本质特征。一般表现为商品大量积压,许多企业倒闭,失业工人猛增,生产下降.信用停顿。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危机是上述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愈来愈激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历史暂时性。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循环周期的起点和基本阶段。特征是:产品积压,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增多。在现代经济危机中,生产过剩往往与财政金融危机并发,商品滞销与通货膨胀交织。进入20世纪后,加拿大也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加拿大的经济主要受英、美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如1873年、1903年、1907年)。1919年~1939年,共发生三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年份与美国的经济危机一致(1920年3月~1921年6月、1929年~1933年、1927年7月~1938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继续与美国经济危机保持高度的同期性(1948年~1949年、1951年6月~1951年12月、1953年8月~1953年11月、1957年4月~1958年1月、1960年4月~1960年7月、1969年4月~1969年8月、1974年4月~1975年5月)。1974年~1975年的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严重的一次,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75年失业人数增至69.7万。危机过后失业人数仍持续上升,1977年达86.2万人。1977年的消费物价比1983年上涨43%,制造业的销售价格上涨50%。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