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开放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济开放区jingji kaifangqu中国政府为鼓励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适当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给予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的外商以若干优惠待遇的沿海开放地区。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办好经济特区的同时,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和海南岛。1985年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长江、珠江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座谈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倡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我国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这三个“三角”区包括地域较广,有城市,有县镇,也有广阔的农村腹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好,商品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洲”的美称。它临江面海,工农业生产较发达,信息比较灵通,有经商传统,同海外经济联系历史悠久,许多地区还是著名的侨乡。因此,在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方面:这些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一步建立经济开放区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这些地区的优势,在全国最先建成内外交流、工农结合、城乡渗透、现代化开放式的文明富庶地区。开发经济开放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小三角”到“大三角”。即先将好的市县,如苏州、无锡、常州、佛山、江门、漳州、泉州、东莞和新会等市作为点,先行一步,取得经验后,再向纵深发展,要把它们建成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引进先进技术的枢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地。进一步切实有效地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沿海地区和内地的横向联系,推动内地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