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特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0 经济特区在水陆交通等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等地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关境以外的特殊区域,在该区域内兴办基础设施,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在该区域内从事工商贸易活动,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增加财政和外汇收入。中国从1980年以来,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国家对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政治上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区的经济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大力发展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其经济活动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特区对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入出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 066 经济特区见05140条。 经济特区jingji tequ是在一个国家内划出一定的地区,这个地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用减免关税和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在国际上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自由港,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自由关税区、保税仓库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经济特区、科学工业园区等。经济特区是适应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而逐步兴起的。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意大利的里窝那,它在1547年定名为自由港。17世纪以来,德国、意大利、法国、丹麦、葡萄牙等一些欧洲国家,分别将一些著名港口或城市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自由贸易区。例如德国的汉堡、不来梅,意大利的热那亚和的里雅斯特,法国的敦刻尔克,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一些宗主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输出本国资本,还在殖民地建立不同类型的经济特区。至80年代初,全世界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已有350个以上,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城市。 经济特区jingji tequ一个国家划出一定面积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经济特区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16世纪在意大利西北部出现里窝那、热内亚等自由港,这是世界最早的经济特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止,世界上已有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45个。战后至1980年,世界上已有各种类型经济特区591个,分布在82个国家内。它们名称各异,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关税区、自由边境区、科学工业地园区等,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国领土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来投资,取得经济效益。 经济特区Jingji tequ在本国国土上,一般是在港口和边境城镇、交通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划出一个区域,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特定地区。世界各地的经济特区,大体分三种形式:❶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及所在城市,如香港; 经济特区见“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根据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由我国政府划定的执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开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采取的最有影响的战略决策之一。1979年7月,我国确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创办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这5个经济特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915万人。建立经济特区可以使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养各种科技和管理人才,并成为内地学习和借鉴的样板。经济特区创办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鼓励其前来投资。 经济特区一个主权国家为了加速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而实行某种特殊政策的特别区域。一般在一个国家内划出一定的地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是适应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在设立经济特区方面有不同的法律政策,经济特区的形式和名称也不一样,在国际上它有各种名称,如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区、自由关税区、自由港、经济特区、对外贸易区等等。但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因此,不同名称的经济特区都实行特区内减免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经济特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世纪中叶,意大利就出现过以自由港为名的经济特区。17世纪以后,经济特区也在欧洲的一些著名城市出现。到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5个经济特区。战后,各国经济特区不断发展,目前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有500多个。我国1979年首先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此后又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三个经济开放区,并在海南省全省实行特殊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本地区和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流日益扩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目前中国已划定5个经济特区,即:深圳(面积392km2)、珠海(121km2)、汕头(234km2)、厦门(1565km2)、海南(33920km2)。1998年这5个经济特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259亿元,新签利用外资合同2150宗,合同规定利用外资额62.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97亿美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