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统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统制军官名。宋、清代置。《宋史·职官志七》: “诸军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统领。旧制,出师征讨,诸将不相统一,则拔1人为都统制以总之。……初,渡江后,大军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其下有正将、准备将、训练官、部将、队将等名,皆偏裨也。”《清史稿·职官志六》: “镇制: 统制官1人,(副都统充)。掌统帅全镇。正参谋官,(正参领充); 二、三等参谋谋官,所司同军制。执事官、中军官,掌理庶务。正军械官、正执法官、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马医官、司号长俱各1人。司书生15人。” 统制宋军职。北宋由于文臣担任的各路经略安抚使不可能亲自统兵出战,故临时委派统制等负责战场指挥,在哲宗时逐渐形成惯例。徽宗时,又成为新的军级制的统兵官,但仍为临时的差遣,而非正式的军职。至南宋则为各屯驻大军的军一级统兵官之一。按一般惯例,每军差置统制官一员,名列各种名目的军级统兵官之首。兵数少者,则不设。 统制官名。宋代在都统制下设统制、副统制等。清末统辖一镇的长官也称统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