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淮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淮南Huainan新兴的煤矿工业城市。在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沿岸,淮南铁路支线自水家湖通此。全市辖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田家庵5个区和凤台县。总面积2 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 09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11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7.4万。淮南市早在殷周时期,淮夷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末期为蔡国地,战国时主要归楚国地。西汉时期此地曾建淮南国,魏、晋、隋时为淮南郡,唐为淮南道、宋为淮南路。1930年设立淮南矿务局。1949年成立淮南特区。1950年设市。淮南在1949年以前工业基础很薄弱,仅有大通、九龙岗、八公山三个小煤矿和小型的发电厂、面粉厂、碾米厂等,年工业产值不足2 000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40多年建设,淮南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工业为主体,兼有化工、机械、造纸、纺织、陶瓷、电子、冶金、建材、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9.3亿元。先后从国外引进项目78个,建起了潘一矿、东风化肥厂、田东热电站、毛纺厂、麻纺厂、光纤光缆厂、啤酒厂、洛河电厂、平圩电厂、淮南化工总厂等10项重点工程。淮南地区煤炭储量极为丰富,远景储量244亿吨,已探明储量145亿吨,占全省储量63%,占华东储量32%。现在淮南市已发展为以采煤工业为中心的新能源基地,矿区井架林立,东西绵亘70公里,南北横跨50公里,世称“百里煤城”。主要名胜古迹和游览点有:八公山、春申君墓、茅仙洞、寿州窑遗址和龙湖公园等。 淮南市境内除古镇洛河、上窑历史上曾是工商集镇外,其余都随着煤炭开采逐渐形成的工矿街镇。1949年初,城镇人口不足2万人,田家庵、大通、九龙岗三个矿镇共有私商1300多户,95%是就地设摊、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