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维生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维生素weishengsu

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它虽然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原材料,又不是机体的能量来源,但对机体的物质代谢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是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种类很多,而机体对每种的需要量很少,一 般均在0.01~100毫克/天的水平。所有生物均需要维生素,只是植物和微生物大多可自身合成维生素,动物则往往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已知的维生素有30多种,其中人体必需的至少有十几种。维生素的结构差别很大,功能各异,因此一般分类是以其在水中和脂中的溶解性为依据的,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对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性,除因少数维生素具有某些特殊生理功能外,主要是因为多数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 都是辅酶或辅基 (参见有关条目) 的组成成分,参与代谢过程。各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参见有关条目。维生素的命名是根据被发现的先后进行的,比如维生素B比维生素A发现的晚,而比维生素C发现的早;而维生素B1比维生素B2发现的早等等。机体缺少维生素时,会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使之不能正常生长或发生疾病。这种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疾病,称维生素缺乏症 (参见“维生素缺乏症” 条)。

维生素vitamins

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不能足量合成的一类微量有机物。维生素虽不能作为组织的构成成分,也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但它是保持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微量营养因子,故称之为维生素。其主要功能是以辅基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活动(见酶)。迄今所知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细菌中的维生素主要有13种,其中大多数是1910年以后相继发现和分离到的,并都已能人工合成,但对其生物学功能的了解仍然有限。根据溶解性的差别,可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溶于有机溶剂,有A、D、E、K四小类,后者溶于水,包括8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两大类维生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来源见表。硫辛酸、辅酶Q、胆碱和肌醇等物质通常划为类维生素,不列入表中。

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和来源

维 生 素主 要 功 能来 源





维生素A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和正常视觉, 缺乏时引起干眼病等。鱼肝油、蛋黄、胡萝卜等。
维生素D诱导钙载体蛋白合成, 促进钙的吸收, 调节钙磷代谢,缺乏时引起佝偻病等。鱼肝油、 蛋黄等。 在光
照下动物皮下可合成。
维生素E维持动物正常生殖功能。 抗氧化剂, 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植物油、 谷物种子等。
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绿色植物、胃肠道细菌。





维生素B1,
硫胺素
焦磷酸硫胺素(TPP)为α-酮酸脱羧酶的辅酶。维持正常神经传导功能,缺乏
时引起脚气病。
谷物外皮、 胚芽、豆类、
酵母、 肉类等。
维生素B2,
核黄素
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为黄酶的辅基,在氧化
还原反应中参与氢和电子的传递。缺乏时引起口角炎等症。
肝、蛋黄、酵母和蔬菜等。
维生素B3,
泛酸
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 参与脂酰基的转移反应。肝、酵母、谷物和豆类等。
维生素B5,
尼克酸、 尼克
酰胺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辅酶Ⅰ)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辅酶Ⅱ)为脱氢酶的辅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参与氢和电子的传递。缺
乏时引起糙皮病等症。
肉类、 奶、 谷类、豆类、
酵母和绿叶菜等。
维生素B6,
吡哆素
磷酸吡哆醛、胺为氨基酸转氨酶, 脱羧酶的辅酶。谷类、 豆类、 种子外皮
酵母、 肝等。
维生素B7,
生物素
羧化酶的辅酶, 参与二氧化碳固定的反应。肝, 蛋黄、 酵母等。
维生素B11,
叶酸
四氢叶酸为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 与核苷酸合成有关。动植物组织, 特别在植
物绿叶中
维生素B12,
钴胺素
参与一碳基团转移和丙酸的代谢。 有抗恶性贫血作用。肝、 肉、 蛋和胃肠道细
菌等。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还原剂。作为羟化酶的辅酶, 有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和解毒的功能。缺
乏时引起坏血病。
鲜果、 蔬菜中丰富, 除
灵长类和豚鼠外, 其他动
物可在体内合成。

维生素

维生素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维生素在体内主要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各种酶,催化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当体内维生素缺乏时,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目前已发现的维生素共有二十多种,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主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A、D、E、K都不溶于水,只溶于脂肪,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而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可溶于水,称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与视觉有重要的关系。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可表现为夜盲症。维生素A在肝、蛋、奶里最丰富。此外人体还有将胡萝卜素A(大量存在于胡萝卜、番茄、黄色玉米和红心山薯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能力。维生素B族包括B1、B2、B6和B12等等,它们与许多酶有关,因而缺乏时可引起各种疾病。B1缺乏时可影响神经系统的机能,例如B1缺乏时的脚气病就是一种神经炎;B2缺乏会发生口角炎;B6缺乏会出现蛋白质代谢障碍;B12缺乏会出现恶性贫血等。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米、麦等糠麸中,所以吃过分白的米或面时容易出现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存在于新鲜蔬菜与水果中。由于维生素C很不稳定,在碱性环境或加热时很容易被破坏,故烹调食物时应注意。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坏血病,表现为牙龈、皮下出血等。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可以促使肠道吸收钙质,也促使钙在骨中沉积,使牙齿、骨骼正常生长。维生素D或钙缺乏均可引起佝偻病。人体的维生素D除可从食物中得到外,还可在阳光照射下由皮肤内的胆固醇转变而来。维生素E与生育有关。维生素K与血液凝固有关,当缺乏维生素K时,伤口出血不易止住。由于正常人体可以合成维生素K,因而一般不缺乏。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不多,一般每天只需数十毫克(1毫克=1/1000克),有的甚至只需要数十微克(1微克=1/1000毫克),维生素D、E、K还可在人体内合成,加上我国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由摄入不足引起的维生素缺乏症者极少,多数是由于患某些疾病时,体内吸收不良所致。高烧病人体内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应适当给以补充。

维生素weishengsu

若干彼此无关的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维生素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材料,也不是体内热能的来源,但这类有机化合物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具有促进蛋白质、糖、脂肪合成和利用的功能。维生素具备以下特点:
❶在天然食物中存在;
❷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就可以满足维持机体健康与生长发育之需 (通常以毫克或微克计量);
❸当膳食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吸收不良时,就可引起代谢紊乱,产生特异的维生素缺乏症;
❹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一种维生素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名称。
❶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❷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等。现在已知,绝大多数的维生素是各种酶的辅酶和辅基的重要成分。近数十年来,对维生素的研究进展很快,从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已有20多种,它们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真正是“维持生命的有机要素”。儿童比较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p(尼克酸)。维生素的代谢、功用、缺乏与过多的影响和需要量及来源 (见下页表)。

维生素的代谢、功用、缺乏与过多的影响,需要量及来源

营养素主要 代谢功 用缺乏过多每日需要量来源
维生素A
(脂溶性)
在肠部消化,需要胆汁,
吸收后大量存于肝内备用,
小量由粪便排出;
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白代谢及粘多糖的生物合
成有关
保护眼,保护
其他上皮组织,
间接抵抗感染
体重不增,全
身各处上皮角
质变化,以干眼
病为最显著
昏沉、头痛、
呕吐、麻痹、毛
发稀少、脱皮、
四肢痛、骨折、
前囟隆起
2000~
4500IU
肝、
肾、鱼肝
油、乳;
维生
素A原
存在于
某些有
色蔬菜中
维生素B1
(水溶性)
由肠吸收,小量储内脏,
过多由尿排出,与磷酸盐结
合成辅酶
助长发育,预
防神经炎,调节
碳水化合物代
谢及全身各系
统的功能
食欲不振,增
长停止,神经系
统及心血管症
状,水肿或消瘦
暂未发现0.5~
1.5mg
米糠、
麦麸、豆
类、花生
维生素B2
(水溶性)
由肠吸收后,与磷酸及蛋
白质结合,成为参与细胞呼
吸及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
合物的代谢
促进细胞组
织的氧化,防止
皮、口及眼症状
皮炎、眼炎、
口炎
暂未发现1~
2mg
肝、
蛋、乳、
蔬菜
尼克酸
(水溶性)
由肠吸收后,与磷酸、核
糖结合,成为参与细胞呼吸
的辅酶Ⅰ及Ⅱ;主要储在肝
内,过量由尿排出;在体内
可在维生素B6影响下,由
色氨酸合成
为组织呼吸
及碳水化合物
代谢中的重要
辅酶
腹泻、皮炎、
神经症状
血管扩张、面
4~
20mg
肝、肉
维生素B6
(水溶性)
由肠吸收后,与磷酸等结
合成辅酶:可在肠内由细菌
合成此素
为作用于氨
基酸的重要辅
停止生长、烦
躁、惊厥、贫血、
边缘性神经炎、
口角疮、舌炎、
皮炎
尚未明了约1~
2mg
各种
食物
叶酸
(水溶性)
由肠吸收;与核酸的合成
有关
生血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尚未明了约0.1

0.4mg
绿色
蔬菜
维生素
B12
(水溶性)
钴化合物,对骨髓内红细
胞的成熟和神经组织的代
谢起重要作用
生血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尚未明了约1.5
~4mg
维生素C
(水溶性)
由小肠吸收后储肾上腺、
肝、脑等处;在体内饱和后
由尿排出;在体内促使结缔
组织成熟;促进铁吸收及叶
酸代谢
抗坏血病,保
持正常生理作
用,抵抗传染病
坏血病,抵抗
毒素力减低
每日超过2~
4g有中毒症状
30~
50mg
桔、
柚、 蕃
茄,各种
水果、蔬
菜等


续表

营养素主要代谢功用缺乏过多每日需要量来源
维生素D
(脂溶性)
由小肠吸收。能促进骨化调节钙磷代
谢,增进组织呼
吸、皮肤营养
维生素D缺
乏性佝偻病、婴
儿手足搐搦症
食欲不振,血
钙过高,组织钙
400IU肝、
蛋、鱼肝
维生素E
(脂溶性)
在脂肪组织中有些存储,
不储肝内,调节核酸代谢,
似与肌代谢及红细胞脆性
有关
抗氧化,有细
胞膜稳定作用
贫血、水肿动物实验,胆
固醇沉着于主
动脉
5~
10mg
种籽
胚油、绿
叶菜、
豆、硬果
维生素K
(脂溶性)
肠吸收需胆汁,肝内储量
有限,由粪便排出,一部分
维生素K由肠内细菌合成
刺激凝血酶
原形成
出血新生儿阶段
易发生溶血症、
核黄疸
约1mg肝、
蛋、豆、
青菜

维生素Weishengsu

是一类有机物质,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它起调节生理功能作用,在代谢过程中与酶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缺乏维生素会引起代谢紊乱,表现为营养不良。维生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脂溶性维生素, 如维生素A、D、E、K; 另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肝脏、蛋黄、胡萝卜和水果中,它对组成上皮细胞,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视觉功能均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脂肪、鱼肝和蛋黄中,它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对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族是体内各种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对促进新陈代谢和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各种粮食、豆类、酵母及动物的内脏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是细胞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可缺少的物质,并参与造血过程,还能形成抗体,对提高人体抵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中。


儿童每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年 龄
(岁)
维生素A
(国际单位)
维生素B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国际单位)
B1B2B6
7—103 3001.21.012653 000
(1毫克)
10—133 3001.41.214753 000


从事体育锻炼时,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加强,加上体温升高,维生素的消耗和破坏量大大增强,应适当给予补充。研究证明,额外增加某些维生素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儿童从事体育锻炼时,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例如,射击、击剑、乒乓球要求有敏锐的视觉,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A;长跑、长距离游泳、滑冰、足球需要氧化大量的糖,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B2和C;举重、体操、投掷等力量项目, 可适当增加维生素E的供给量。运动后,为了促进恢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C。

维生素

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多数是机体酶系统中辅酶的组成部分。除少数可在体内合成外,大多需从食物中获得。据其溶解性质,可分两大类:1.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及脂溶剂中(苯、乙醚、氯仿等),如维生素A、D、E和K;2.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如B族维生素(B1、B2、PP、B6、B12、叶酸等多种)及维生素C。通常注意调配的普通膳食即能满足需要。若长期不足时,会引起不足症,甚至可致缺乏病。


维生素

见“医药卫生”中的“维生素”。

维生素

食物中多种多样的微量有机物,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许多辅酶的成分。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者称为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溶于水者称为水溶性两大类(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P等)。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微乎其微,但不能缺乏。维生素A可使上皮细胞正常分泌粘液,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干燥,泪液分泌减少,容易患干眼病和夜盲症,此外维生素A可促进糖蛋白的合成,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是构成脱羧辅酶的成分,参与碳水化物的代谢和生物氧化,保护心脏功能,缺乏时轻则食欲不振,重则产生脚气病。维生素B2即核黄素,常以辅酶形式参与体内生物氧化,在释出能量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2参与组织呼吸过程,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缺乏时会引起口角炎、唇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等。维生素B6也是辅酶的成分,主要与氮的代谢有关。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输运甲基,维护神经髓梢的代谢,缺乏它会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神经障碍及脊髓变性。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人的腺体中,参与机体的羟化反应和还原作用,还能防止肿瘤细胞的蔓延,具有解毒作用,缺乏它会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存在于皮肤的为维生素D3,可促进钙磷吸收,促使骨质钙化,缺乏时会引起骨质软化症、佝偻病等。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可与硒共同防止脂肪氧化,维护细胞膜的脂质结构和生理机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人体缺乏它时会引起红血球寿命缩短、肌肉蒌缩等。维生素K是凝血酶原的成分,能凝固血液制止出血,促进骨化。维生素M又名叶酸,具有造血功能,对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参与氨基酸的代谢。维生素P又名尼克酸,是参与生物氧化、能量代谢过程的要素,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维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缺乏它会导致癞皮病,典型症状为皮炎、肠炎和神经炎。

维生素vitamin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需量微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化学结构上无共同性。根据它们的溶解性,常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D、E、K和硫辛酸等;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族(包括B1、B2、B3、B5、B6、B7、B11和B12等)和维生素C。一般来说,植物能合成其所需维生素,人和动物以及一些微生物不能合成。它们不是组织的构成物质,也不作为热源,大多作为辅酶或辅基,在生物体的代谢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和动物缺乏时会发生特异性的维生素缺乏病变。

维生素

维持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旧称维他命,英文Vitamin的音译。现已知存在于生物中的维生素有13种。有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2大类。前者包括8种B族维生素(B1、B2、B3、B5、B6、B7、B11、B12)和维生素C;后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4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