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罗隐833—909Luo Yin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曾游历大梁、淮、润等地,皆不得意。晚年归江东,依杭州刺史钱镠,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唐亡后,钱镠表授吴越国给事中而卒,世称罗给事。
罗隐生当乱世,大半生又流落不偶,对晚唐社会的腐败黑暗,有痛切的体会。他好为谐谑讽刺,“诗文凡以讥刺为主”(《唐才子传》)。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自编所作小品文集,题为《谗书》,并自述创作动机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谗书序》和《重序》)。书中全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如《丹商非不肖》赞扬尧舜不搞“家天下”;《英雄之言》揭露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秋虫赋》抨击封建法网“绳其小而不绳其大”;《迷楼赋》总结隋亡的教训是“迷于人”而非“迷于楼”。这些文章立意深刻,笔锋犀利;或直接发议论,或借古讽今;或用散体,或用赋体,但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他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前者如《广陵妖乱志》、《拾甲子年事》等;后者如《两同书》10篇等。
罗隐也写有一部分讽刺小诗,如《感弄猴人赐朱绂》、《题磻溪垂钓图》、《西施》等,批评时政,尖锐有力。但他的诗歌总的来说还是以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为主,内容比较狭窄。罗隐的诗风浅易明畅,述事真切而下语通俗。不少诗句广为流传,成为后世谚语格言,而且开了宋人《伊川击壤集》的一派。
有诗集《甲乙集》10卷、后集5卷,清人辑有《罗昭谏集》8卷,但仍未收全,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为今存罗集最全版本。

罗隐833—909

唐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登(今浙江富阳)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因议论时政,讥刺公卿,10考进士不中,遂改名隐。后投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节度判官、著作佐郎等。他生当动乱,又久受压抑,诗文多有讽刺。散文代表作为《谗书》,鲁迅说它“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小品文的危机》)。有《甲乙集》十卷、《谗书》五卷。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罗隐


罗隐833——909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因举进士十余年不第,乃改名。懿宗咸通八年(867),编成《谗书》5卷。咸通十一年为衡阳主簿。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服除后又往游京师,编《湘南应用集》,凡3卷,多书启之文。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遂归隐池州。后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天佑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后适盐铁发运副使。开平三年病卒。罗隐工诗文,其散文作品有《谗书》、《湘南应用集》、《淮海寓言》等。尤善小品文,笔锋犀利,多讽世之作。《谗书》颇享盛名,鲁迅称其“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对后代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英雄之言》、《荆巫》、《辩害》、《越妇言》等篇,都借历史针砭现实,语言明快犀利,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发人深思。罗隐与宗人罗邺、罗虬同有诗名,合称“三罗”。著作多种,唯《甲乙集》、《两同书》及《谗书》行世,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罗隐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或云余杭(今属浙江)人。工诗善文,极负盛名。因好讥讽公卿,故十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第,于是易名为隐。五十五岁时,投镇海节度使钱戮幕下,任钱塘令、节度判官等职。唐亡,钱戮改仕后梁,擢罗隐为给事中,迁盐铁发运使。有《甲乙集》10卷、《谗书》5卷。其诗多写怀才不遇的愤慨,有些作品对现实持讽刺和批判态度,流露出同情贫苦人民的情绪,如《雪》、《感弄猴人赐朱绂》等。咏史诗《西施》也较有名。其文几乎皆是抗争和愤激之谈,代表作为《谗书》。这些小品文短小精悍,文笔犀利,多用寓言形式影射现实,极富讽刺色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1:35